- 1、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佛堂古镇文化的传承和发展.doc
佛堂古镇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摘 要: 佛堂古镇具有悠久的历史,它的古建筑文化、民俗文化、宗教文化等都是江南古镇文化的代表。鉴于此,本文对合理继承并发展佛堂古镇文化进行了探讨,以期有助于进一步挖掘古镇的文化传统,提升古镇的整体文化内涵。
关键词: 佛堂古镇文化 传承 发展
佛堂,是浙江省义乌市一座具有千年历史的小镇,“千年古镇,百年商埠”,悠久的历史赋予了佛堂古镇浓郁的文化气息,它的古建筑文化、民俗文化、商业文化、宗教文化都是江南古镇文化的代表。新时期,合理继承古镇文化,发展并创新古镇文化是目前古镇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
一、佛堂古镇文化的内涵
(一)古建筑文化
“佛堂是一个完整的古民居古镇,又是一个雕刻艺术的博物馆”,这是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委员会副主任郑孝燮先生对佛堂古镇的评价。大批古民居都是明末、清朝与民国初期的建筑,百余幢古建筑以其精湛的石雕、砖雕、木雕和精美的壁画,淋漓尽致地体现了中国建筑“建筑、绘画、雕刻”三位一体的特点。
(二)宗教文化
“佛堂”得名,缘于中国大乘佛教创始人傅大士和印度高僧达摩祖师。南朝梁普通元年(公元520年),天竺高僧达摩云游东方传教,恰遇义乌江洪水泛滥,只见傅大士一人在身单力薄地解救四处逃难的百姓,遂投磬相助,磬入水面化为渡船普渡众生,百姓为纪念达摩救世之恩,便于投磬处建“渡磬寺”供奉佛祖,寺中楹联“佛光透彩传万代,堂烛生辉照八方”和“佛堂市兴永千秋”等,都是佛堂来由的明证。
(三)商业文化
市镇的崛起是商品经济发展、商业繁荣的结果,佛堂古镇的商业文化成绩显著。据佛堂镇王蒲潭《凤林王氏宗谱》内记载:佛堂浮桥,始建于清乾隆庚辰年(公元1760年)。说明距今250多年,佛堂已成为“旁据水道、四方辐辏、吸贾牵车,江上桅杆林立、船筏泊岸如蚁”的商埠。解放前,佛堂镇经营的茶馆酒肆、钱庄当店、田料百货的殷户商贾多达400余家,棉布店、布厂、袜厂、专卖或兼卖的田料店、山南货店、中药店、火腿行10家,油坊、肉店、铜铁五金店、金银首饰店、钱庄、茶馆、酒馆等一应俱全,其他还有造船厂与教会、耶稣堂等。义乌的第一盏电灯在佛堂亮起,第一个动力碾米加工厂在佛堂首办,全县最大的水上运输业联合会在佛堂成立。“店前搭棚子,棚下摆摊子,摊前放篮子,篮前跑车子”,就是当时佛堂经济繁华景象的真实写照。
二、佛堂古镇文化的传承
佛堂作为极具江南特色的古镇之一,其历史文化积淀深厚,是最能够集中体现义乌文化的一个地方,把佛堂的文化积淀充分挖掘和展示出来,具有重大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因此在新时期对佛堂古镇进行大规模的保护和开发,挖掘其内在的文化特征,并对古镇的历史、建筑、民俗等文化进行传承,是非常必要的。
(一)明确古镇发展定位
早在2001年,佛堂就开始重视古镇的保护开发和文化挖掘,编制了《佛堂历史文化保护区总体规划》。2008年,上海同济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在编制的《佛堂历史文化村镇保护与整治规划说明书》中就提出,古镇的规划关键是要突出自己的特色,保持古镇风貌、传统文化、地方特色等各方面的原汁原味。佛堂古镇的开发已确定为古镇文化、佛教文化和古民居文化“三位一体”的文化建设定位,因此在古镇发展定位已经明确的条件下,依照定位的思路,对古镇的开发进行统一规划,务必做到在保护好原有的历史文化风貌的同时再对古镇进行合理的开发。
(二)加强古建筑保护
佛堂古镇历经千年积淀,其文化内涵博大精深。但是由于时代发展变迁,保护不力,古建筑的存量锐减,因此,当务之急是要抓紧对现有的古建筑进行抢救与保护,做到“保护开发保为先”。
首先,对老街、新华剧院、“植槐堂”、“义和里”、“日顺里”、“懋德堂”、“长新里”等现有的古建筑进行抢救性的保护和维修,加强防火、防虫、防腐等技术处理,将周边不利于保护的住房、办公、工厂等予以搬迁。而对于已遭破坏,但史料记载确切、对古镇具有重要历史文化意义的建筑物予以恢复,比如“万善浮桥”、“盐埠头码头”,并将其作为追寻古镇历史的新景观加以完善,以再现“清风商埠图”的画面。
其次,在对古建筑进行修缮的同时,还要深入挖掘其文化内涵。以“吴棋记”大院为例,建于20世纪30年代的“吴棋记”大院后门有一块匾额,上书“与德为邻”四个大字,是义乌大书法家傅典虞的墨迹。“吴棋记”店老板吴茂棋,是佛堂镇上有名的儒商,“与德为邻”可以看作是屋主人立身处世的人生信条。他不但能巧用智慧捕捉商机,赚到大钱,而且能够大方地去办公益事业,是一个名副其实的开明人士。1941年,正当吴茂棋建造“吴棋记”十八间大院临近结顶完工的时候,日军侵华,义乌沦陷。1942年春,吴茂棋毅然同意佛堂商会在他新建十八间大院的三层楼上,“引火烧身”地安装了一个“手摇警报台”,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