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音乐理论的审美追求.docVIP

  1. 1、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中西音乐理论的审美追求

中西音乐理论的审美追求   1前言   中西文化和谐观念的起源都有关到音乐,但西方强调的是音乐的科学性,中国则着重的是音乐的政治功能。西方的和谐是用明晰的数来说明的,经过数而获得宇宙的普遍性;中国的和谐是用模糊的风和气来说明的,经过风和气而上升为一种宇宙的性质。这种起源上的差异影响了中西和谐理论的形态。   2中国和谐观的基本特征及审美表现   关于“和”较完整的文字记载,见《尚书·尧典》:“帝曰:夔,令汝典乐,教胃子,直而温。宽而栗,刚而无虐,简而不傲,诗言志,歌咏言,声依咏,律和声,八音克谐,无相伦夺,神人以和。夔曰:于,予击石扮石,百兽率舞。”这段话混杂了从图腾到神到帝的漫长历史中不同时代的各种因素,但反映了原始仪式之和的三要素,一是仪式活动进行过程的要求:乐舞之和;二是对进行乐舞之人的心理要求:人格之和;三是乐舞之和与人格之和,也就是仪式的整体目的:神人以和。   春秋先秦儒家代表孔子提出的“思无邪”、“乐而不淫,哀而不伤”的审美准则。这是规定音乐思想纯正,快乐而不是节制,悲哀而伤害身心,即必须“和”而不“淫”。他对“中和”理论的发展和基本成型起了重要作用。他有如下论述:“礼之用,和为贵。先王之道,斯为美,……知和而和,不以礼节之,亦不可行也。”“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这都是中和之美的典型反映。这一“中和之美”的音乐艺术和谐观,在中国漫长的历史进程中得以继承和发展。荀子《乐论》中也明确提出“中和”范畴,强调“中和”必须以礼为本,又以“中和”为准则对音乐进行取舍,合乎“中和”的是“礼乐”,反之则是“小人”。在荀子《乐论》中提出“乐则必发于声音”,“使其曲直,繁省,廉肉,节奏足以感动人之善心”。对于音乐审美的准则,荀子在《劝学》中指出:“礼之敬之也,乐之中和也,诗、书之博也,春秋之微也,在天地之间者毕矣”。此处将“中和”视为“乐”的根本特性。   三国魏思想家、文学家、书画家、音乐家裁康的著名音乐美学论著《声无哀乐论》中也提出了有关音乐“和”的具体观点,“音声有自然之和,而无系于人情”,即音乐的和谐特性来自天地自然,是音乐的“自然之理”,所以称之为“自然之和”。他为音乐自身所具有,不会因外界条件而改变,因而与人的感情无关,不会因人的哀乐、爱憎而有所改变。所谓“平和”,就是“哀乐正等”,没有或哀或乐的倾向,也就是没有哀乐。《声无哀乐论》认为平和而无哀乐是“道”的特性,也应该是音乐的本质特性,具备这种特性就是好的音乐,不具备这种特性的,就是坏音乐。魏晋之际的阮籍在《乐论》中也提出音乐的审美准则,规定音乐必须平和。宋代理学先驱周敦颐则突出的强调“理而后和”,“礼先而居乐后”。在《通书·乐上》中指出:“礼,理也;乐,和也。阴阳理而后和。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兄兄弟弟,夫夫妇妇,万物各得其理然后和。故理先而乐后。”儒家强调“中和”,道家强调“恬淡”,周敦颐结合二者,提出“淡和”说,是道家思想在音乐美学领域的集中反映。朱熹则强调以音乐“养其中和之德,而救其气质之偏”,进而“养君中和之正性,禁尔贫欲之邪新”,这是对中和之美准则的继承。明末琴家徐上赢《溪山琴况》虽是琴学专论,但具有重要的美学价值。其中总结了“和、静、清、远、古、淡、恬、逸、雅、丽、亮、采、洁、润、圆、坚、宏、细、溜、健、轻、重、迟、速”等二十四况。《溪山琴况》的主旨就是将“淡和”立为准则,用以排斥不和这一规则的郑卫之音,排斥当时正兴起的世俗之乐。   由此可见,中国传统音乐作品无论民间的、宗教的、文人的还是宫廷都强调“和”。“和谐之美”己经成为中国古代音乐美的创造与欣赏的一大追求目标和重要原则,正是在这一原则的指导之下,在音乐艺术中,十分强调在“礼”的制约下达到“中和”的规范。与强调对比原则的西方古典音乐相比,强调渐变原则的中国传统音乐就严守“中庸之道”的阵地。这种“中庸之道”甚至影响了千百年中国文化,中国和谐观的根本特点是整体和这里的整体不是某一事物的整体,而是宇宙整体。以宇宙整体和谐为和谐的中心决定了中国文化和谐观念。   3西方和谐观的基本特征及审美表现   西方音乐美学思想发展的历史源头可追溯到古希腊时期。西方文化和谐的起源也是从这时期音乐开始的。音乐具有的神秘性在任何文化的原始时期大概都是一样的,在古希腊神话中有阿波罗用琴治疯病、埃菲用号吹塌城墙等故事。但当文明的曙光照耀希腊半岛,毕达哥拉斯从音乐的秘密中探出宇宙的秘密时,这就是在西方被称为最早的有关音乐“和谐论”的音乐思想以及确立音乐具有感情“净华o”作用的认识,这两份基本范畴贯穿了整个古希腊音乐美学思想的发展过程。毕达哥拉斯主要从数的和谐与感情的净化角度,谈到了音乐美的本质。从审美听觉上的音乐谐和感与数量关系的研究,

文档评论(0)

专注于电脑软件的下载与安装,各种疑难问题的解决,office办公软件的咨询,文档格式转换,音视频下载等等,欢迎各位咨询!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