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大国事有河务--康熙帝.docVIP

  1. 1、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三大国事有河务--康熙帝

三大国事有河务--康熙帝   清圣祖仁皇帝爱新觉罗·玄烨,即康熙帝,清朝第四位皇帝、清定都北京后第二位皇帝。他8岁登基,14岁亲政,在位61年,是中国历史上在位时间最长的皇帝。他是中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捍卫者,奠定了清朝兴盛的根基,开创出康乾盛世的大局面。年号康熙,其名有深意。康为安宁,熙为兴盛,蕴万民康宁、天下熙盛之意,蒙古语为“平和宁静”。与西方崇尚武功的恺撒大帝式英雄不同,在中国历史上,很多大英雄是因为治水被铭记的。中国第一个朝代夏朝的建立,正是由于大禹除水患而得民心。春秋五霸之首齐桓公“九合诸侯”,约法三章中第一条就是“无曲防”,即不许截断邻国水源或把本国水患引向邻国。   作为我国两千多年封建社会里最重视治水的君王,在长达61年的执政时间里,康熙帝将河务与三藩、槽运并列,作为国家的头等大事,六下江南以巡视河卜为首要,十二次到三河交汇处清口阅视河务,亲自筹划治河,指授河臣。期大禹开始,治河便成了历代统治者的试金石和朝代兴替的催化剂。   千百年来的历史规律是乱世治兵、盛世治水。那时的康熙朝,东北有沙俄袭扰,西北有蒙族掠疆,东南有郑氏占台,西南有三藩之乱,内忧外患,离盛世尚远。康熙虽心系治水,希冀河清海晏,但于国于己都力所难及,因此,他就把治水写在了皇宫柱子上,以昭心志。正如他自己反复说过的:“听政以来,三藩及河务、槽运为三大事,夙夜撞念,曾书而悬之宫中柱上。”   自明末以来,由于战乱频繁,黄河年久失修,于康熙初年造成了巨大灾患。仅康熙元年(1662年)至十六年,黄河大的决口就有60余次,不仅使河南、江苏、山东等地深受水患之苦,而且严重地影响了清王朝的交通命月永-i曹运。   明关自十四岁即反复详考如宿迁以下高家堰等运河。”夙夜座念忧河务   “听政以来三藩及河务、嘈运为三大事夙夜崖念曾书而悬之宫中柱上。”滔滔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摇篮,像伟大的母亲一样哺育了中华儿女,并以五千年的文明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但在我国古代社会,长城易修,河水难治。从上古时康熙六年(1667年),皇帝刚亲政不久,国家就遭遇了大洪水,黄河夺淮,黄淮相冲,不能合流人海,以致波及运河,槽粮受阻。更加严重的是,河水漫溢不止,当时J匕面黄河“尽归决口,北流人海,正河淤浅。宿迁以东,J匕岸民田,皆成巨浸”,南面淮河、运河一带“淮阳七州县(山阳、盐城、高邮、宝应、江都、泰州、兴化)田地一片汪洋”。沿河州县尽受水患,江苏高邮更是水高二丈,城门堵塞,乡民溺死达数万之众。从这时起,水患就引起了年少的康熙帝关注,于是,他暗下决心,一定要打败洪水这个难以降服的敌人,除水患、安民生。诚如其言: “肤自十四岁即反复详考如宿迁以下高家堰等运河。”   康熙十五年(1676年)夏,黄、淮再发大水,黄河倒灌洪泽湖,河南、安徽等地一片汪洋,大堤决口34处,淮水冲人运河,不仅人民生命财产受到直接危害,而且切断了维系清朝统治的经济大动脉。这对平三藩、战噶尔丹以及收复台湾等国之大事都十分下利。面对极度拮据的财力,青年皇帝还是痛下决心要会一会这个“水敌”。他提出了 “务为一劳水逸”的全面修治方针,提升安徽巡抚靳辅为河道总督,批准了一笔205万两巨额的治河经费,限定三年完卜。当时治河包括了黄、淮、运三河,目的是要疏导黄、淮,合流人海,恢复运河正常航行,使沿河人民免于水患,安心生产。就当时的科技水平而言,治河是一项举全国之力也难以达成的任务。但在这三年里,康熙命靳辅实施了导黄人海等六大卜程,“水敌”初步就范。   导黄人海六大卜程暂时缓解了水患的燃眉之急,康熙心里明白,这只是治标,并未治本,这个敌人仍然没有心服口服,未来某天,或许会再次给自己以致命的反戈一击。康熙在等待着时机,一个与滔滔洪水决战的时机。康熙二十二年(1683年)夏,清朝名将施琅率兵占领澎湖,收回台湾。清政府在台湾设一府三县,隶属福建省。康熙心里最后一块石头落地,他开始谋划与洪水大决战,专心治理黄河。那段时间,康熙反倒比以前更忙了,为了打赢这场特殊的战争,康熙命人将“绘于纸上平漫难辨高下”的平面图改成“刻木制成观看易明的立体地形图”,悬挂在屋内。此外,他四处巡视,多次阅视河卜,亲乘小舟,不避风险,踏勘地形,征求意见,并及时纠正地方官员治水计划中的错误方案,要求他们不要只待在衙门里,而应该走出去了解情况。为了这场战役,康熙在下一盘硕大的棋。选用河臣亲实验“倘河务不得其人一时潜运有误关系非轻。”   康熙清楚地看到了水治则国兴、水废则国亡的道理,为了征服“水敌”,他深刻认识到良将的重要作用, “倘河务不得其人,一时槽运有误,关系非轻。”但是,水敌难服,变幻莫侧,这就需要有坚韧不拔的精神,需要有决胜千里的才能,还需要有通晓“水敌”的良将。一而言之,治水之人至关重要。

文档评论(0)

专注于电脑软件的下载与安装,各种疑难问题的解决,office办公软件的咨询,文档格式转换,音视频下载等等,欢迎各位咨询!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