闽东三年游击战争的历史经验.docVIP

  1. 1、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闽东三年游击战争的历史经验   研究南方三年游击战争,闽东是一个不可忽略的重要区域。闽东游击区是南方八省十五块游击区之一,闽东三年游击战争是南方三年游击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闽东三年游击战争不仅牵制消耗了国民党军大批有生力量,有力支援配合了中央红军的战略转移,而且对于新四军的组建,做出了不可磨灭的历史贡献,积累了十分宝贵的历史经验。   正确开展独立自主的对敌斗争   1934年10月,中央根据地第五次反围剿失利,中共中央机关和红军主力被迫实行战略转移。国民党随即抽调重兵对南方各革命根据地实行全面的军事清剿,压向闽东苏区的国民党正规军有八个师,连同地方反动武装达10万之众。由于敌我力量悬殊,尤其是与上级党组织失去联系,致使苏区大部分沦入敌手。   在闽东革命处于生死存亡的危急关头,1935年1月中旬,中共闽东临时特委在福安洋面山召开紧急会议,就怎样对付敌人、怎样保卫苏区、怎样坚持斗争等问题进行了激烈的争论。会议果断作出了转变斗争方式,“把苏区变成游击区,用游击战争对付敌人”的战略决策。   根据洋面山会议精神,闽东苏区各县、区、乡干部和游击队战士上山打游击,分散隐蔽在宁(德)屏(南)古(田)、福(安)寿(宁)、霞(浦)(福)鼎等边界地区坚持斗争,从而摆脱了被动挨打的局面,逐渐掌握了斗争的主动权。闽东独立师则在柘荣县西竹岔予进攻之敌以迎头痛击后,迅即分两路突出重围,转移到苏区外线开展游击战争,开辟新的游击区。随着游击战争的深入,到1936年底,不仅巩固发展了闽东游击根据地,还开辟建立了政(和)屏(南)游击根据地和闽浙边一带新区。整个游击区北达浙南、南抵福州、东濒东海、西接闽北,范围遍及闽浙两省23个县境,成为中国革命战争在南方的重要支撑点。到三年游击战争结束时,闽东红军主力部队发展到1300余人,成为新四军组建时的重要来源。   在与上级党组织失去联系而又孤立无援的情况下,中共闽东临时特委审时度势,果断作出了符合斗争实际的正确决策,顺利实现了从苏区到游击区的转变,独立自主领导开展了艰苦卓绝的对敌斗争。这是闽东三年游击战争的重要经验之一。   创新运用灵活机动的游击战术   始终把游击战争作为基本的军事斗争形式,这是闽东革命斗争的一大特点。反清剿斗争失利后,以叶飞为代表的闽东苏区领导人,主动及时地转变斗争方式,按照游击战争的传统和经验,分散开展游击战争,从而保存了革命力量。   为了总结反清剿斗争的经验教训,1935年5月,叶飞、阮英平、范式人召集坚持各地斗争的负责人在寿宁县含溪举行会议,作出了恢复健全中共闽东特委机构,广泛开展游击战争等重大决策。会议确定了“一方面波浪式地向外发展新区,一方面对内恢复老苏区”的游击战争的基本方针。   游击队充分利用闽东得天独厚的地理条件,以广大山区为依托,创造性地运用游击战术,避强击弱,避实就虚,昼伏夜行,声东击西,使敌人摸不清红军的行踪。在组织方式上,游击队以小分队的形式,展开有计划的分散行动。在具体作战中,从实际出发,施展娴熟的设伏诱敌、化装智取、长途奔袭、破坏敌人军事设施等独具特色的游击战术,有把握就打,没把握就走;与敌小分队遭遇,相机歼之;同敌作战时,集中优势兵力,以勇猛快速的战术围而歼之。就这样,红军游击队在群众的掩护和支持下,在广阔的战场上与敌周旋,化被动为主动,出奇制胜,取得了一系列战斗的胜利,有力地促进了新区的开辟和老区的恢复。   值得一提的是,充分利用独特的自然条件,建立海上红军游击队,是闽东党组织在军事战略上的一个创举。从1934年春开始,党领导下的海上游击队共有三支:一支在霞浦西洋、浮鹰、北?d一带;一支在福鼎秦屿、大嵛山一带;一支在连江可门口一带。其主要任务是开展海上斗争,截击敌人海上交通运输、封锁海口,为红军购买武器、粮食、医药,运送红军伤病员,配合陆上部队作战,成为闽东苏区对敌斗争的重要支点。在闽东三年游击战争之初,海上游击队凭借闽东千里海疆的自然屏障,抗击国民党军的清剿,掩护连罗红军西南团突围,成为山地红军游击队的战略策应。叶飞同志曾给予很高的评价,认为它是“我人民海军的前身”。“真正说闽东苏区与其他苏区有一个很大的不同,就是有海上游击队,唯一的只有闽东这个地区有海上红军游击队。”“最早的海上红军和游击队可以说就在我们(闽东苏区)这里。”   倾情培育生死与共的党群关系   如果说依山靠海是游击战争得以广泛开展的外在环境条件,那么依靠群众支持则是党和红军克敌制胜的内在本质要求。研究闽东三年游击战争,我们发现这样一个明显的特点,党和红军游击队总是把发动群众、组织群众当作首要任务,最后达到武装群众,开辟新区、恢复老区的战略目标。   尽管处于极其残酷的环境中,闽东党和红军游击队仍不忘密切联系群众,把紧紧依靠群众作为坚持斗争的最重要途径

文档评论(0)

yingzhiguo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5243141323000000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