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苏轼的人生态度和艺术风格对当代高中语文教学的启示.pdf
· 课外辅导 · 2014年第 10期
苏轼的人生态度和艺术风格对当代高中语文教学的启示
江苏省扬州市江都区邵伯高级中学 陆发华
纵观宋代文人苏轼的一生 ,其文学具有十分显著的成 解到民情,将其带到文学之中,既防止出现前人的顾此而
就,创作具有异常丰富的经验,人生具有极为特殊的历程。 失彼,也促进了自身文学的稳定和谐发展,从而造就了其
而这些 ,都可以成为学生可贵的知识源泉 ,更可以成为教 本人在文学史上的不朽贡献。苏轼对于文学提出的明确要
师可贵的经验借鉴。从苏轼的人生经历中,教师要看到人 求是强调文学与社会作用之间的关系,比如他对王庠之文
文精神培养是高中语文教学的关键 ;从苏轼的风格作品 所作的评价 :“前后所示著述文字 ,皆有古作者风力,大略
中,教师要看到教学内容与教学形式的谐调性、教学艺术 能道意所欲言者。”另外 ,他明确不赞成随意夸大 、浮华不
风格的灵活性研究,对于学生发展的重要性。 实的文风,对于艰涩迂怪之文更是表示强烈反对。
一 、 人文精神培养是高中语文教学的关键 苏轼的这些经历与观点,教师要将其利用到教学活动
语文教育强调对学生人文精神的锤炼与熏染,它的根 中去,甚至可以给学生以必要提示 ,让学生认识到这些经
本 目的在于使学生可以在语文教学与语文实践过程中,了 历与观点对于语文学习的重要意义。在高中阶段的语文教
解到教材作品中所包蕴的丰富多彩的情感世界、魅力无限 学实践中,语文课堂教学的全部环节都应当以学生为本 ,
的人文思想。这种人文精神的体验首要任务是使学生可以 这是苏轼以民情为本的翻版 ,教师即使讲得再明白、再精
在教材中感受到美好、分享到美好。我们始终不渝地强调 , 彩,若学生达不到听、记、写的同步执行,不进行扎实稳妥
语文学科的人文性特点要强于工具性特点,研究苏轼 ,很 的基本练习,也都是没有任何实际意义的。在课堂教学中,
容易发现这种人文性特点。一方面,教师让学生在学习与 教师需要将知识点落实与学生接受能力相统一 ,更要做到
苏轼有关的篇章时,要了解苏轼那种豁达大度的心灵境 教学内容与教学方式的统一 ,避免随意夸张与艰涩迂怪的
界 ,另一方面,教师也应当指导学生推而广之,放宽了解的 教学风格出现,充分调动学习者眼、耳、鼻、舌、身、意并用,
范围,将眼光置于教材中所有文化名人的人文精神体现 而非得意于教师演戏、学生看戏的浮华教学境界。
上。单就苏轼本人来说,著名文化学者余秋雨曾经说过: 三、语文教学需注重艺术风格的灵活化
“假如将苏东坡连根须带枝蔓地拔起 ,我相信 ,整部中国文 远在千余年前 ,苏轼即用其毕生艺术实践,彰显了艺
化史将因之而失重。”诚如斯言,苏轼曾经十分得意、曾经 术世界的多样性与灵活性 ,充分说明了不同表现手法及艺
名满天下 ,却始终徘徊于阴险仕途之外,不肯苟且于污浊 术风格才能让艺术天地更加丰富、艺术之路越走越宽。苏
肮脏的官场。他的幽怨 “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他 轼要求以诗词散文为代表的文艺作品一方面要写出自然
的彷徨 “人生如梦 ,早生华发”,他的慨叹 “哀吾生之须臾 , 之态,另一方面也要展现 自然之数,所谓尽性而知命,顺从
羡长江之无穷”,虽然都有忧愁不适的成分在其中,但是最 于本性。一方面要充分认识并顺应事物的发展规律,另一
终还是能够豁达地顿悟 ,在荒野阡陌里将 自我心灵融人 自 方也要从事物的发展规律中看到演进变化,所谓行于所当
然万物。且看其在 《赤壁赋》中表现出来的所思所想:惟“江 行而止于不可不止。最为典型的特点是苏轼并没有任意排
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 斥不同风格的作家作品,反而能够做到骨气精一 ,气兼众
… … 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所共适。”这是何等地 妙,比如他曾经批评王安石的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深度学习无监督学习算法研究进展与应用分析.docx VIP
- ERP选型报告.ppt VIP
- 2022年卫生监督技能竞赛试题库.pdf VIP
- 氟比洛芬凝胶贴膏中国市场调研报告20250608.pdf VIP
- 深度学习算法研究进展.docx VIP
- 成都武侯高中高一入学英语分班考试真题含答案.docx VIP
- 无人机的通信系统.pptx VIP
- 2025年天津市面向甘南籍未就业高校毕业生招聘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公笔试备考试题含答案详解(黄金题型).docx
- 卫生监督技能竞赛测试题(长沙-职业卫生、放射卫生)题NO6(答案).pdf VIP
- 2025年四川高速公路建设开发集团有限公司管理岗位毕业生招聘考试笔试试题(含答案).docx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