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第十四届全国有机地球化学学术会议论文集• 2013年11月7-11 日• 珠海
高过成熟海相页岩中的孔隙发育特征与主控因素初探
1* 1 1 2 3
田辉 , 潘磊 , 肖贤明, 孟召平 , 黄保家
1.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有机地球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广东广州 510640;
2. 中国矿业大学(北京),地球科学与测绘工程学院,北京 100083;
3. 中海油湛江分公司,广东湛江 524057
页岩孔隙的发育特征是页岩原地气量评价的基础,孔隙度的高低及孔径分布特征不仅与游离气
密切相关,还是评价页岩吸附气量的重要参数之一。已有研究表明,页岩中的有机质广泛发育纳米
级孔隙,有机质孔甚至是某些页岩(如Barnett页岩)孔隙度的主要来源(Loucks et al., 2009 )。本研
究利用氦气密度法、低温氮气吸附法及FE-SEM等方法对我国上扬子地区两口钻井的高过成熟下寒武
统和下志留统黑色页岩中的孔隙类型、发育特征与控制因素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
(1)高过成熟页岩中仍有大量纳米级别的有机孔和无机孔,可为页岩气提供良好的储集空间。
其中,无机质孔主要包括粘土矿物粒内孔(收缩孔)、黄铁矿粒内孔、矿物与矿物之间的粒间孔及裂
隙和矿物与有机质之间的粒间孔。
(2 )TOC是决定页岩孔隙度的重要参数之一,但两套页岩中的有机质具有不同的孔隙发育特
征。由图1可以看出,下寒武统和下志留统黑色页岩中每克有机碳对孔隙度的贡献分别为0.26%和
0.72%,对应的有机质孔隙度为13%和36% 。Modica and Lapierre (2012 )的模拟结果表明,在有机质
生气作用结束时,每克有机碳对页岩孔隙度的贡献一般在0.8-0.85%之间,即有机质的孔隙度可达40%
左右。此外,对TOC 2%的页岩来说,有机碳含量相同的下寒武统页岩的孔隙度要低于下志留统页
岩。考虑到两套页岩的成熟度及有机质类型相似,其差异可能主要与地层经历的不同埋藏历史有关。
Milliken et al. (2013)对高过成熟度Marcellus页岩的研究也表明,页岩中的有机质孔的保存与有机质含
量有关。当有机质含量超过一定值后,如在TOC 5.6%之后,压实作用对有机质孔隙度的影响显著
变大,可大大降低有机质的孔隙度。
(3 )高过成熟页岩的总表面积及微孔表面积与TOC均存在良好的正相关关系。对于介孔
(2-50nm)和大孔( 50nm )的比表面积而言,其主控因素除了与TOC有关外,还有粘土矿物含量
密切相关。从孔径分布与总比表面积与孔体积来看,页岩中的孔体积主要来自大于10nm的孔,而表
面积主要来自小于10nm的孔。在粘土含量相似的条件下,随着TOC 的增加,页岩中2-10nm的孔含量
逐渐增加(图2 ),表明有机质比粘土矿物更容易发育孔径较小的介孔,这进一步证实了有机质含量
对页岩中甲烷吸附量的重要性。
致谢:国家973项目(2012CB214705)资助。
参考文献
Loucks, R.G., Reed, R.M., Ruppel, S.C., Jarvie, D.M., 2009. Morphology, genesis, and distribution of nanometer-scale pores in siliceous mudstones of
the Mississippian Barnett Shale. Journal of Sedimentary Research 79, 848–861.
Milliken, K.L., Rudnicki, M., Awwiller, D.N., Zhang, T., 2013. Organic matter–hosted pore system, Marcellus Formation (Devonian), Pennsylvania.
AAPG Bulletin 97, 177–200.
Modica, C.J., Lapierre, S.G., 2012. Estimation of kerogen porosity in source rocks as a function of thermal transformation: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西门子S7-200 SMART PLC应用技术图解项目教程全册教案.docx VIP
- 《GB_T 14894 - 2005城市轨道交通车辆组装后的检查与试验规则》必威体育精装版解读.docx VIP
- 云南省药品经营质量管理标准规范现场检查评定统一标准.doc VIP
- 校园智能零售合作计划:自动售货机服务方案探索.docx VIP
- 对电磁线用铜杆的要求-漆包线.PDF VIP
- 快递站客服外包合同.docx VIP
- 从历史文物看丝绸之路刘兴隆培训讲学.doc VIP
- 胃肠减压技术的操作流程及评分标准.doc VIP
- TNAHIEM 142—2025《医院可复用手术器械管理规范》.pdf
- 2021年大学内部审计工作总结.doc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