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学生汉服亚文化的传承与建构.docx

  1.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青年学生汉服亚文化的传承与建构

韩亚东,卢蓬军,银新倩

(1.广西师范大学组织部,广西桂林541004;2.广西师范大学教育学部,广西桂林541004;3.桂林医学院人文与管理学院,广西桂林541001)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提出“坚定文化自信”“坚定历史自信”,强调“历史认知是历史自信的重要基础”。服饰是文化的有形载体,不仅能美化身形体态,更能体现一个人的文化特质和精神。汉服作为一个较为独立的服装体系,在其发展过程中经历了发展、兴盛到中断的历史境遇,见证了中国历史文化的变迁。汉服承载了汉族染织绣等杰出工艺和传统美学,传承了30多项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受保护的中国工艺美术,是中国的文化遗产之一。近年来,汉服在经历文化断层后重新回到大众视野,汉服在荧屏上、婚礼中、文化节里出现的频率日益增多,“热闹、混乱、循古、汉洋折衷”逐渐成为汉服亚文化的代名词。

亚文化(subculture,也译作“次文化”)是通过风格化或另类的符号对主导文化进行挑战从而建立认同的附属性文化[1]。目前,“90后”青年学生已成为“汉服文化”爱好者的主体,有其年龄阶段、学生身份等特殊属性。学者们对青年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立德树人、青年文化等主题关注度较高。一部分学者认为青年文化的产生与青年学生群体的产生是同步的,另一部分学者则强调青年文化诞生是历史性的。从青年亚文化的研究来看,有学者强调一个青年本位文化的时代已经到来,青年亚文化不断对主流文化进行渗透与价值扩张。学者们大多从青年文化本质和目的出发,对青年文化的特征做分析和归纳,认为“青年亚文化的主要特征表现为‘边缘性’与‘抵抗性’”,还具有发展的不稳定性、扩散性等特征。较少关注青年学生亚文化,对青年学生汉服亚文化研究甚少。汉服是一个值得历史追忆的独特服装,对汉服亚文化的意义探寻,可加深对中国传统文化和历史的价值省思,深入了解青年学生亚文化及其传承样态,有助于树立中华民族的文化自信和历史自信。

2.1.1汉服亚文化的历史回溯

中华民族有五千年灿烂辉煌的文化。民族服饰作为人类文明进程中的一面旗帜和鲜明文化符号,承载着一个民族的文化特质,蕴含着一个民族的浓厚情感。“汉服,是发展、传承了四千多年,区别于其他民族,体现汉族礼仪风俗、审美品格、思想哲学等文化内涵,并彰显中华民族认同精神的服饰体系”[2]。汉服的基本形制主要为“衣裳制、深衣制、袍服制、襦裙制”,具有交领、右衽、系带等特点,根据上衣的厚薄程度又有“襌衣”“袷衣”“複衣”之分。清朝统治者实施的“剃发易服”政策,导致汉服这一传统服饰逐渐消亡,直至21世纪才开始复兴,自现代第一位穿“汉服”示众者王乐天出现在郑州街头,以弘扬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为目的的“汉服运动”在青年一代迅速铺开。

2.1.2汉服亚文化的认知编码

汉服重回大众视野后,表现形式逐渐多样化,如汉服青旅、汉服影楼、汉服网店、汉服直播等具体载体层出不穷。青年学生正处于网络信息发达时代,虚拟世界中有关汉服的信息大量涌现,现实世界中,如博物馆等具有历史文化底蕴的场所,陈列和宣扬了诸多汉服文化的信息。青年学生通过对汉服信息进行逐一解码、编码和概念转换,形成对汉服是什么、汉服的意义和价值等意蕴的理解,部分青年学生据此进一步获得对汉服的初次印象和浓厚兴趣。青年学生正处对新事物富有惊奇、探寻欲望的年纪,他们对汉服发展、形制特点文化极度热爱之下,是受汉服背后民族精神与民族文化的指引,将爱国、自信、美丽等汉服符号内涵逐渐内化为对汉服灵魂的情感共鸣。

2.1.3汉服亚文化的身份建构

随着对汉服认知的加深,青年学生根据服装设计细节,如材料、款式、配饰等判断“真汉服粉丝”。把对汉服的情感认知转化为日常生活的实践,穿上汉服、约上同袍好友一起参加活动或者在人流量多的街道上“漫步”,不断获取同袍群体或社会成员对其关注,这是汉服粉丝自我身份构建和汉服同袍群体认同的心理同构表现。青年学生对自己“穿汉服”的行为表现主要通过穿的形制、款式、配饰、频率、场合,以及通过解读别人眼中穿汉服的自己来进行角色感知和实践。对他者穿汉服的行为也一直保持着既开放又审视的态度。

2.2.1汉服亚文化的自我革命

汉服形制在历史上有固定的搭配,不同形制汉服适合于特定的场景,如成人礼服、婚礼服适合成人礼、婚礼等较为正式的场景。日常生活等非正式场景中,如居家、工作、上学、休闲时,青年学生结合生活习惯,对汉服的形制进行创新式混搭穿着,如日常的汉服上衣、帽子,搭配棉质裤子和舒适运动鞋,把汉服当成时装或常服来穿,这是青年学生对汉服形制穿搭在日常生活中的实践创新。青年学生作为汉服活动的实践主体之一,在内化汉服文化价值理念和行为指向时,对自我认知越来越清晰,也严格按照汉服背后的文化礼仪来进行自我行为约束。青年学生内心渴望独立、摆脱束缚,希望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std365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