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匠文化与工匠精神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价值意蕴.docxVIP

工匠文化与工匠精神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价值意蕴.docx

  1.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工匠文化与工匠精神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价值意蕴

(广西建设职业技术学院,广西南宁530007)

2019年4月1日,教育部、财政部联合印发《关于实施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和专业建设计划的意见》(以下简称“双高计划”)。“双高计划”是通过价值导向服务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加快实现职业教育现代化的重要举措。在此背景下,只有将思政教育之根扎牢,“双高”建设才能取得显著成效。当下,将工匠精神融入思政教育,已成为高职院校推进思政教育的重中之重。

1.1.1古代

中国自古以来是“工匠之国”,有“技进乎道”的文化源流,有“匠心独运”“精雕细刻”“精益求精”的大批工匠。古代墓葬出土的瓷器、铜器、纺织品,历史上中国出口到海外的丝绸、漆器、金银器皿……都见证着中国工匠文化繁荣兴盛、屹立世界。

回望中华大地五千年文明史,无论哪个强盛的时代,都拥有大批能工巧匠,依托他们的精湛技艺,华夏文明引领着世界潮流。工匠文化、工匠精神成为中华民族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关键词。

在工匠文化起源上,相传舜“陶河滨,河滨器皆不苦窳”,这句古文记录了舜年轻时在河边制作陶器坚持精益求精,引领其他工匠仿效,自觉拒绝敷衍马虎的故事。此外,在夏王朝初年的奚仲于薛地(今山东滕州境内)创造了世界上第一辆用马牵引的木制车辆。

此后古代工匠星光夺目、人才辈出。蒯祥,明代建筑匠师,世袭工匠之职,公认的天安门城楼的设计者。张衡,东汉时期杰出的天文学家、数学家、发明家、地理学家、文学家,发明了浑天仪、地动仪,为中国天文学、机械技术、地震学的发展做出了杰出贡献,被誉为“木圣”。毕昇,北宋发明家,活字印刷术发明者,他首创的胶泥活字、木活字排版,成为中国活字印刷术的一个里程碑,在中国同世界各国文化交流上做出伟大贡献。古代工匠用自己勤劳的双手奠定了华夏文明在世界无可撼动的地位。

1.1.2近现代

近现代以来,詹天佑等优秀的能工巧匠持续为国家的工业、建筑业等贡献自己的智慧与力量,接续传承着工匠精神。新中国刚成立不久,许许多多能工巧匠竞相涌现,像倪志福、郝建秀等优秀工匠,为社会主义建设中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功勋,进而奠定了新中国独立的现代化工业体系的基础,使中国工业规模傲视群雄,工业和信息化发展的面貌焕然一新。改革开放轰轰烈烈开展后,“深海钳工”第一人管延安、火箭“心脏”焊接人高凤林等新时代高技术技能人才,成为中国制造、中国创造的积极推动者,也成为新时代工匠精神的代言人,使中国的工匠文化焕发新的生机与活力。今天,我们构建技能型社会,正需要努力挖掘工匠文化价值,涵养青年人,造就更多高素质的技术技能人才。

术工人队伍是支撑中国制造、中国创造的重要基础,对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作用。”而奋力谱写新时代育人华章的高校,正是培育具有工匠精神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主阵地,也是实现国家高质量发展和制造业做强做精的关键之处[1]。

《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明确指出,积极推进创新型、应用型、技能型人才培育,要推动知识更新工程、技能提升行动,努力壮大高水平工程师和高技能人才队伍。职业院校大学生作为这一队伍的后备力量,须从工匠文化中汲取价值,培育工匠精神,才能担当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和时代责任。

工匠文化源远流长,将之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相结合,可从德智体美劳方面着手。

1.2.1德育价值

尊师重道、师道尊严是古代工匠技艺传承过程中的一种道德约束。工匠文化主要依靠师徒或家庭世袭,对于品德、品行的要求是第一位的,技艺是第二位的,若无德行,则无法学到真传,更无法成为“大家”。入门后,还要谨守工匠的职业素养,这种职业要求,关键在于个人的自觉主动,而非法律及制度的强制命令[2]。新时代,我们要将持之以恒、专注敬业等工匠精神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培育具有良好品德的时代新人。这也是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客观要求。

1.2.2智育价值

古代工匠实行制造实名制:“物勒工名,以考其诚,工有不当,必行其罪,以究其情。”一旦产品出现质量问题世代追责,这倒逼所有工匠脚踏实地、专心技艺、精益求精,充分发挥智慧,不断提升自己的能力和水平。这对于大学生而言,尤其具有启示:学习是学生的主业,大学生应珍惜韶华,在有限的大学生活里充分挖掘智慧、激发潜能,努力学习各类知识磨炼能。

1.2.3体育、劳育教育

工匠尤其重视实践,在实践中不断提升技能,因此他们普遍练就了过硬的身体素质,否则难以从事繁重的体力劳动。以百工祖师鲁班为例,鲁班出生于工匠家庭,父母也是匠人,他从小就跟着家人四处打工,无论多辛苦繁重的体力劳动,他都甘之如饴,认为这是对自己的锻炼,因此强健了体魄,反过来为他成就一番事业奠定了坚实的身体基础。随着物质生活的不断丰富,我们更应警惕物质充裕带来的忽略体育、劳育的倾向,让工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std365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