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氏规范》的孝义教育思想研究.docx

  1.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郑氏规范》的孝义教育思想研究

李思源,张迎春

(1.山西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山西太原030006;2.山西师范大学现代文理学院,山西太原030006)

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倡导孝义教育思想,这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作为儒家思想的核心组成部分,孝义教育思想已经深深渗透在我们的认知和行为中。在浙江金华,有郑氏一族,自南宋建炎年间便开始合族聚居,几百年来以孝义闻名,至今已有十五氏。郑氏一族制订的《郑氏规范》经过不断改善和修订,共计168条,为后代做出了榜样示范。纵观当今,尊老养老状况却不容乐观,该文希望通过对义门郑氏家训孝义教育思想进行疏理,不仅深化对中国传统孝义文化的研究,还能将《郑氏规范》中的孝义教育思想与当今社会现状相结合,为当今孝义教育思想提供诸多启示和教益。

孝是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也是一种基本伦理道德规范。多数学者认为孝产生于周朝,最初主要表现在祭祀方面,含有宗教的意味。汉代之后,儒家将孝的思想扩大到了对父母的敬爱,以及对孝这个行为的坚持。秦朝之后,历代王朝更加重视用“孝悌”教化人民,逐渐将“忠国”作为孝的最高层次。明代把孝作为选官的标准之一,这为清朝统治者管理国家奠定了基础。如今,人们更加认识到传统文化对当今社会开展孝义教育的重要性。越来越多的学者开始从传统家训著作中汲取孝道教育思想。

《郑氏规范》这类典籍,则是落实古代孝义教育的理论依据。郑氏一族作为世代同居共财的大家族,所提出的孝道理念正是对前人的继承和发展。他们不仅把孝道教育看作治家的第一大事。还将孝道教育思想贯穿于自己家族发展当中[1],所制定的家训《郑氏规范》在元明时期广为传诵。了解《郑氏规范》中涉及孝道教育思想的内容,不仅可以作为父母与子女之间的润滑剂,为我国当今家庭精神文明建设的发展做出贡献,还能为我国尊老养老传统美德提供精神支撑。经过梳理归纳,笔者将孝道教育思想概括为以下3个内容。

敬养,即既养且敬。其中的“敬”是一种感恩的意识,也是孝的具体表现。然而随着我国经济的迅猛发展,家庭结构逐渐单一化,很多家庭成员与老人的关系渐渐疏离。因此,真正理解敬养的内涵至关重要。对价值文化进行重新建构,需要从传统文化中深入挖掘。郑氏家族世代遵守尊老敬老的传统,是孝文化当中真正做到敬养的范例之一,具体表现在对待祖先和对待长者两方面。

1.1.1尊祖敬宗,寄托哀思之情

在《郑氏规范》开篇便提到“四时祭祀,其仪式并遵《文公家礼》。”强调了礼节的重要性。家训中还规定了很多细节,“不得饮酒、食肉、听乐,夜则不得出宿于外。”在祭祀之日,孝子是不能饮酒、吃肉、听戏玩乐的,晚上他们也不能外出逗留。通过郑氏一族重视祭祀礼节的外在表现,不仅可以看到他们向先祖表达报答恩德的诚心,也从侧面表现出家族成员对待祭祀的认真。

1.1.2尊敬长者,传达孝道之理

《郑氏规范》中所指的长者不仅只是包括父母,还包括了同辈兄长。家族成员要做到“其有出言不逊、制行悖戾者,姑诲之。”意思是说如果言语有不谦虚恭敬的,且行为违反道德准则的,先给以教育。还提到“子侄虽年至六十者,亦不许与伯叔连坐。”即子侄就算到六十岁,也不能与伯父叔父平起平坐。通过这些细节上的规定,我们可以看到,郑氏一族规定家族成员成长过程中,无论年纪多大,也要做到尊敬长者。不仅在意识形态上尊重长者,还落实到了具体的行为表现。

重教,即重视教育。随着时代的发展,“隔代亲”成为一种普遍的社会现象,很多家长却忽视对孩子进行孝道教育。反观郑氏一族,他们对儿童日常的行为规范做出了严格要求,涉及到了日常生活中的各个环节,旨在培养出知礼懂节、知善进取、知孝明义的家族成员,形成良好的家庭风气。这样不仅有利于儿童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还能够培养他们正直的操守[2]。具体来说,表现在教子有方以及及时监督两个方面。

1.2.1教子有方,培养孝悌意识

郑氏一族在子女启蒙教育方面,十分重视后代文化知识的学习。将儿童的成长阶段进行了划分,要求儿童从五岁开始,在每月初一和十五日需要到参祠“讲书”。在忌日的时候,子女要学习“奉祭”和“学礼”。八岁时要“入小学”,十二岁时就需要外出就学,十六岁开始学习以“孝悌忠信”为主的知识。从年龄阶段的划分上,可以看出《郑氏规范》对于孝悌教育的重视程度。这些都是《郑氏规范》中教导儿童懂得孝义之理的依据。

1.2.2恪守正道,规范儿童成长

“在上者,必当犯颜直谏,谏若不从,悦则复谏;在下者则教以人伦大义”,郑氏一族为了做好子女的最好的启蒙教育,不仅自己进行监督,还会让监视进行管教。监视是家族中十分重要的职位,负责及时纠正整个家族的是非。家道的兴衰全部维系在监视的身上。由此可以看出,《郑氏规范》中通过他人的及时监督来促使儿童在日常生活的小事中规范自身思想言行,逐渐养成孝义品质。

丧葬文化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尽管厚葬是古代的主流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std365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