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手持技术”探究碳酸氢钠与氯化钙的反应.pptx

利用“手持技术”探究碳酸氢钠与氯化钙的反应.pptx

  1. 1、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山东省垦利第一中学孙华义

利用“手持技术”

探究碳酸氢钠与氯化钙的反应

选题理由

评价与反思

过程与创新

选题理由

选题理由

选题理由

过程与创新

过程与创新

Na2CO3与NaHCO3在组成上有相似之处,Na2CO3与CaCl2可以反应生成CaCO3沉淀,NaHCO3与CaCl2能否发生反应呢?

设计意图:在学生已有经验的基础上设置学习情境并提出问题,引发学生的思考和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过程与创新

小组实验:取约2ml0.5mol·L-1的NaHCO3溶液于试管中,向试管中逐滴加入CaCl2溶液,同时用激光笔照射试管,观察并记录现象。

小组实验:取约2ml0.5mol·L-1的NaHCO3溶液于试管中,向试管中逐滴加入CaCl2溶液,同时用激光笔照射试管,观察并记录现象。

创新:巧用丁达尔效应:①利用丁达尔效应观察沉淀生成更灵敏;②利用丁达尔效应可以将“沉淀量随时间的变化”直观呈现出来,让学生们看到化学平衡的移动过程。

设计意图:小组间所用CaCl2溶液浓度不同,小组间的实验现象就有差异,使学生意识到该反应与溶液的浓度有关,为后面分析反应发生的条件做铺垫。

过程与创新

过程与创新

以小组为单位,思考0.5mol·L-1的NaHCO3与0.1mol·L-1的CaCl2反应生成的白色沉淀是什么?又是什么原因导致白色沉淀的产生?

设计意图:通过小组实验,学生已经意识到NaHCO3与CaCl2可以反应,通过对上述问题思考,为探究沉淀成分做准备。

过程与创新

以小组为单位,思考0.5mol·L-1的NaHCO3与0.1mol·L-1的CaCl2反应生成的白色沉淀是什么?又是什么原因导致白色沉淀的产生?

假设一:Ca(OH)2

假设二:Ca(HCO3)2

假设三:CaCO3

过程与创新

+

=

假设一:Ca(OH)2

过程与创新

假设二:Ca(HCO3)2

过程与创新

pH计测pH值

假设三:CaCO3

过程与创新

利用压强传感器测出压力曲线变化,说明有气体生成,实现了主观猜测到精确测定。

假设三:CaCO3

过程与创新

利用CO2传感器,可清楚准确地反映出CO2浓度的增加,说明产生的气体确实是CO2。

假设三:CaCO3

过程与创新

过程与创新

设计意图:利用教材资源,引导学生从平衡的角度思考空气中的CO2浓度对珊瑚生长的影响,进一步拓展到人类的活动对珊瑚生长的影响,提高学生的认知水平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体会“化学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的学科魅力与价值,培育学生的科学态度与社会责任。

过程与创新

CaCl2+2NaHCO3=CaCO3↓+2NaCl+CO2↑+H2O

实验探究碳酸氢钠与氯化钙的反应

一、科学预测:

二、实验探究:

假设一:Ca(OH)2

假设二:Ca(HCO3)2

假设三:CaCO3

三、反应本质:

c(Ca2+)×c(CO32-)与Ksp(CaCO3)的大小关系

评价与反思

通过对NaHCO3与CaCl2反应的实验探究,进一步发展学生的微粒观、平衡观和守恒观。通过实验前的假设、对实验现象的分析和实验结论的获得,发展学生“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变化观念与平衡思想”和“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等学科核心素养,培养系统思维能力。

创新实验手段。利用丁达尔效应使学生清楚的看到沉淀的形成过程,体现了传统实验手段的魅力。利用“手持技术”使学生精确看到隐性产物CO2,凸显了先进数字化仪器在精确放大实验现象上比常规仪器更强大的功能。

感谢观看请批评指导

文档评论(0)

初中高中试题资料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初高中试题资料大全,欢迎下载使用!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