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舟记》中考阅读考试题(含答案析)-八年级语文下册文言文知识梳理及考试题训练(部编版).docxVIP

《核舟记》中考阅读考试题(含答案析)-八年级语文下册文言文知识梳理及考试题训练(部编版).docx

  1. 1、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核舟记》中考阅读真题(解析版) 【2021·上海·中考真题】 阅读下面三段选文,完成小题。 【甲】 卖油翁(节选) 乃取一葫芦置于地,以钱覆其口,徐以杓酌油沥之,自钱孔入,而钱不湿。因曰:“我亦无他,唯手熟尔。”康肃笑而遣之。 【乙】 核舟记(节选) 通计一舟,为人五;为窗八;为箬篷,为楫,为炉,为壶,为手卷,为念珠,各一;对联、题名并篆文,为字共三十有四。而计其长,曾不盈寸。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嘻,技亦灵怪矣哉! 【丙】 口技(节选) 于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席,奋袖出臂,两股战战,几欲先走。 1.《卖油翁》作者是______ 代的________(人名)。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而计其长,曾不盈寸。 3.[甲]文形象地表达出______的道理;[乙]文细致地说明了核舟体积小、“容量”大的特点;[丙]文则生动地表现出宾客深信“火起”而______的样子。我们可以用[乙]文中的一句话“_________________”来赞叹卖油翁、核舟雕刻者、口技艺人的高超技艺。 【答案】 1. 宋 欧阳修 2.可是计算核舟的长度,还不满一寸。 3. 熟能生巧 惊慌失措 技亦灵怪矣哉 【解析】 1.本题考查文学常识。《卖油翁》是北宋欧阳修所著的一则写事明理的寓言故事。出自《欧阳文忠公文集·归田录》。 2.本题考查文言翻译。 重点词语:而:可是。其:代词,指核舟。曾:竟然。盈:满。 3.本题考查内容理解。从甲文“我亦无他,唯手熟尔”可知,道理是熟能生巧;从丙文“宾客无不变色离席,奋袖出臂,两股战战,几欲先走”可知,宾客的样子是惊慌失措;从乙文“嘻,技亦灵怪矣哉!”可知,是赞叹艺人的高超技艺。 【参考译文】 甲 于是老翁取出一个葫芦放在地上,用一枚铜钱盖住葫芦的口,慢慢地用勺子倒油(通过铜钱方孔)注到葫芦里,油从铜钱的孔中注进去,却没有沾湿铜钱。接着老翁说:“我也没有什么其它奥妙,只不过是手法熟练罢了。”康肃公尴尬的笑着把老翁打发走了。 乙 总计一条船,刻了五个人,八扇窗户;箬竹叶做的船篷、船桨、炉子、茶壶、手卷、念珠各一件;对联、题名和篆文,刻的字共计三十四个。可是计算它的长度,还(竟然,尚且)不满一寸。原来是挑选长而窄的桃核雕刻而成的。嘻,技艺也真灵巧奇妙啊! 丙 在这种情况下,客人们没有不吓得变了脸色,离开座位,捋起衣袖露出手臂,两条大腿哆嗦打抖,几乎想要抢先跑掉。 【2021·黑龙江松北·一模】 阅读《核舟记》选段,完成下面小题 明有奇巧人曰王叔远,能以径寸之木,为宫室、器皿、人物,以至鸟兽、木石,罔不因势象形,各具情态。尝贻余核舟一,盖大苏泛赤壁云。 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高可二黍许。中轩敞者为舱,箬篷覆之。旁开小窗,左右各四,共八扇。启窗而观,雕栏相望焉。闭之,则右刻“山高月小,水落石出”,左刻“清风徐来,水波不兴”,石青糁之。 …… 通计一舟,为人五;为窗八;为箬篷,为楫,为炉,为壶,为手卷,为念珠各一;对联、题名并篆文,为字共三十有四。而计其长曾不盈寸。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嘻,技亦灵怪矣哉! 4.解释文中加点字的意思 (1)奇: (2)简: 5.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尝贻余核舟一,盖大苏泛赤壁云。 (2)启窗而观,雕栏相望焉。 6.文章中已经很详细地介绍了核舟每一部分都雕刻了哪些东西,为什么还要在结尾一段总结一遍呢? 【答案】 4.(1)奇:零数、余数(余)(2)简:挑选(挑或选) 5.(1)(他)曾经送给我一个核舟,刻的是苏轼游赤壁的情景。(2)打开窗户来看,雕刻着花纹的栏杆左右相对(相互对着)。 6.是为了强调桃核很小而雕刻的内容多,表现雕刻艺人王叔远技艺高超。 【解析】 4.本题考查文言词语。解答时要联系上下文,根据语境做出判断。 (1)句意为:船头到船尾大约长八分多一点。奇:零数、余数(余); (2)句意为:原来是挑选长而窄的桃核雕刻而成的。简:挑选(挑或选); 5.本题考查的翻译能力。直译为主,意译为辅。 (1)重点字词:尝,曾经;贻,赠;盖,表示推测的句首语气词;泛,泛舟,坐船游览;云,句尾语助词。 (2)重点字词:启,打开;望,对着,面对着。 6.本题考查对文言文内容的理解与分析。在理解文本的基础上理解相关的语句,分析其含义即可。最后一段对核舟上所有的人和器物、文字作了一番统计,又以“计其长曾不盈寸”呼应开头。作者这样写是为了强调桃核体积之小和雕刻容量之大,从而烘托出王叔远雕刻技艺的高超。它以一连串的数字做综合统计,使所说明的核舟给读者留下更明晰的印象,加强了说明的效果。 【参考译文】 明朝(有一个)有特殊技艺(技艺精巧)的人名字叫王叔远。(他)能用直径一寸的木头,雕刻出宫殿、器具、人物,还有飞鸟、走兽、树木、石头,全部是按照材料原来的形状刻成各种事物的形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xman123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