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科举制度课件科举制度课件科举制度课件科举制度课件
八股文的特点 ? 选题于四书,并以朱熹的《四书集注》为标准答案 ? 要求模仿圣人的口气和观点展开议论,即所谓“代 圣人立言 ? 采用排比对偶文字,文体本身集诗、赋、论、策于 一体 ? 考察的不是一个人对具体现实问题的思考 和解决能力,而是一个人的一般智力。 (如记忆力,对汉语的驾驭能力) . 32 4 、清代的科举制度 ( 1 )考试科目上,增设了制科和翻译科。 ( 2 )对作弊的防范措施更加严密。 “三场辛苦磨成鬼, 两句功名误煞人” . 33 科场舞弊手段 上海嘉定 科举博物馆 一粒米 迷你四书 . 34 科场舞弊手段: 作弊服 用鼠须写的“小抄” . 35 科举制度的废除 随着封建社会的没落,科考内容脱离实际的弊 端突显,八股文作为科举考试的主要内容,越来越 禁锢了人们的思想,遏制了人们创造力的发挥。在 中国资产阶级兴学校、废科举的压力下,慈禧根据 张之洞等人建议,于 1905 年宣布:“自丙午科为始, 所有乡、会试一律停止。”自此, 在我国实行达一千三百年之久的科举 制度被废除了。 . 36 讨 论 ? 科举制度从隋朝建立到清末废除, 共历时约 1300 年之久。这项制度 为什么会有这么顽强的生命力?科 举制度有何利弊 ? . 37 四、对科举制度的分析评价 宋真宗《劝学诗》 富家不用买良田,书中自有千钟粟。 安家不用架高梁,书中自有黄金屋。 娶妻莫恨无良媒,书中有女颜如玉。 出门莫恨无随人,书中车马多如簇。 男儿欲遂平生志,六经勤向窗前读 . 38 (一)科举制度的历史作用 1 、科举制度与知识阶层的流动 ★ 科举考试向社会全面开放,作为制度本 身具有一定的公正性。文人士子不论出身、 地位及家产,都可自由报名考试,无须官 员举荐,录取与否的唯一依据是考试成绩。 不重门第,只重才学,从而打 破了魏晋以来门阀世族垄断选 举的特权。 . 39 ★ 考试制度造就了竞争机制,寒门士子苦 读修身,以真才实学科举入仕。 汤 炎 生 悬 梁 苦 读 图 . 40 ★ 科举制度推动了知识阶层自下而上的社 会流动,这种流动在人事上保证了文官体 系有源源不断的后备力量。 刺 股 苦 读 图 . 41 2 、科举制度与教育发展 ★ 科举考试向社会各阶层开放,大大调动了 各阶层读书做官的积极性,通过学习提高自 己的人文素质,有利于民智的开发。 ★ 促进了学校数量的发展。学校教育是应考 的主要渠道之一,科举与学校教育的密切联 系,刺激了 官学与私学 的发展, 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教育的普 及化和平民化。 . 42 ★ 对读书人的尊重 . 43 3 、科举制度与儒家经学 ★ 唐代《五经正义》作为官定教科书和科举考试 所遵依的范本,不仅有利于考试内容和评阅标准 的统一,而且通过科举考试的价值导向,使教育 服务于政治,将儒家思想全面推进到社会各层面。 北宋以后《四书》地位上升,《四书》与《五经》 为官定教科书。科举考试与儒家经学结合,一方 面儒家文化凭借科举制度的力量绵延传承,另一 方面科举的制度优势令中国 传统思想文化在儒家学说的框架内, 难以求得更新与发展。 . 44 中 国 古 代 的 科 举 制 度 第 二 讲 . 1 ? 高考 VS 科举 . 2 学而优则仕 ? 人生四大喜事: 久旱逢甘雨,他乡遇故知 洞房花烛夜,金榜题名时 ? 文官考试制度 孙中山考察:中国 — 英国 — 各国 中国古代的第五大发明 . 3 本章主要内容 一、科举制度的起源 二、隋唐时期科举制度的创立 三、历代科举制度的改革和演变 四、对科举制度的分析评价 . 4 一 科举制度的起源 (一)隋唐之前的人才选拔制度 1 .周代官吏的录用,主要采用贵族 世袭制 , 国君和宗室贵族按大宗、小宗的规则分封官 职、爵位和食邑,官爵和食邑世代相袭,因 此世袭制又称“世卿世禄”制。春秋战国时 期,不少诸侯国为实现霸主之业,打破世袭 制,按照“选贤任能”的原则录用官吏,一 是实行客卿制,二是养士之风盛行, 从而促进了人才的流动。 . 5 科举制度的起源 2 .汉代以 察举制 和 征辟制 选拔官吏。 “察举”是指中央和地方高级官员将经 过考察的优秀人士推荐给朝廷,以备录用, 又叫“荐举”;“征辟”指朝廷或三公以下 召举布衣之士授以官职。皇帝征聘社会知名 人士叫“征”,三公以下高级官吏聘布衣为 自己幕僚属官叫“辟”。 . 6 察举的制弊病 ▲ 东汉末有这样一首歌谣讽刺察举制说:“举秀才,不知书。 察孝廉,父别居。寒素清白浊如泥,高第良将怯如鸡。” (《抱朴子·审举》) 说当时推举出来的秀才不识字,察选出来的孝廉对父亲不孝 顺,被称为“清白”的人像泥一样污浊,而出身高门的“良将” 却比鸡还胆小。 ▲ 东汉顺帝六年,河南尹田歆掌握了察举六名孝廉的名额, 当权的贵族勋戚争相请托,结果真正名士入选 的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