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常引·建康中秋夜为吕叔潜赋.docxVIP

  1. 1、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太常引·建康中秋夜为吕叔潜赋》 教学设计 安徽省亳州市蒙城中学 于永军 教学目标: 1.通过多种形式的读,想象文中描述的良辰美景图,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2.体会词作丰富的想象力,以及托物言志的写法。 3.通过比较阅读,领略作者功业无成、白发已多情况下为实现理想的坚守。 教学重难点: 1.想象文中描述的良辰美景图,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2.领略作者功业无成、白发已多情况下为实现理想的坚守。 教学课时: 一课时 教材分析: 这首诗作展开了非常奇妙的想象,感慨“白发欺人”,是抒发壮志未酬的忧伤;俯瞰山河,表达了对故国家园的萦念;砍去桂树,寓有铲除一切黑暗势力的宏愿。 教学流程: 一、诗词回顾,情境导入 人生中,难免会遇到挫折与坎坷。此刻,我们需要增强自信力,提高免疫力,提升战斗力;诚如李白《行路难》(其一)诗中所云:“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诚如王安石《登飞来峰》中所说:“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诚如,陆游《游山西村》中“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再诚如,南宋爱国主义诗人辛弃疾抱着强烈的抗敌热情和恢复故土的愿望南渡归宋后,积极从事抗金事业,上奏朝廷陈述收复中原大计。但是,事与愿违,他的理想不但未能实现,反而因此受到朝廷投降派的忌妒和排斥。一一七四年,在建康(今南京市)任江东安抚司参议官的辛弃疾,面对南宋朝廷根本没有收复中原的决心,反而对金人屈辱求和,排斥和打击抗金的爱国志士的现状,十分痛心,在中秋节夜晚与友人吕叔潜饮酒赏月时,写下了这首词,以抒情怀。那么,诗人又会作何排解呢?是在逆境中沉沦,还是期许美好事物呢? 下面,带着这个问题,我们先“读”为快—— 二、自由读,绘月夜之画面 1.题解:中秋佳节,和即将上任的好友吕叔潜饮酒对歌。 2.学生自由读诗,疏通意思。 读准字音:姮(héng)娥 被(pī)白发 斫(zhuó)去 读准句意。结合课下注释,从个人独学到同桌伴学。 3.用自己的话描述本首词所描绘的画面。 根据词的上、下片,分小组准备(提醒学生用好增、删、调、换),之后展示。 一轮缓缓移动的秋月洒下万里金波,就像那刚磨亮的铜镜又飞上了天廓。我举起酒杯问那月中的嫦娥:怎么办呢?白发日增,好像故意欺负我。 我要乘风飞上万里长空,俯视祖国的大好山河。还要砍去月中摇曳的桂树枝柯,人们说,这将使月亮洒下人间的光辉更多。 4.齐声读,想其景,徜徉其中。 三、动情读,悟情感之丰富 面对中秋明月,如此良辰美景,我们听得出,词人的心情是不能平静的,他可能想到了什么呢?同学们再一次自读诗歌,找到触动作者情思的句子,品一品其中可能蕴涵着什么情感。 预设1:“被白发,欺人奈何?”①表达了作者因岁月流逝、功业无成而生的愁思与抑郁,②更表达了作者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悲愤与痛苦(辛弃疾一生以恢复中原为己任,南归已整整12年了,多次看书,力主抗金,建议不被采纳,反而受到朝廷投降派的排斥,词人只能以诗词抒发心愿)。 预设2:“斫去桂婆娑,人道是,清光更多。”此句,运用了想象,象征(或比喻,托物言志)的手法。 “桂婆娑”,指遮蔽了月光的桂树,实际是指带给人民黑暗的朝廷中那些阻碍北伐的人,也包括金人的势力。 “斫”,砍之意。砍去桂树,寓有扫清朝廷一切投降势力,把光明带给人民。这句话,更直接、强烈地表现了词人的现实理想与为实现理想的坚强意志。 预设3:“长空万里,直下看山河”。俯看山河,表达了对故国家园的萦念。 带着对这几句的理解,我们似有所悟,一起再读诗词,感受词作者的良苦用心,感受爱国词人辛弃疾对国家对人民的“一片丹心”。 四、细品读,赏写法之高妙 1.作者在这首词中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展开了奇妙的想象。请作具体简要的分析。 以金波四射的转轮比月之圆,以重新磨光的飞镜喻月之新,更想到了举杯邀嫦娥,向她求救如何对付白发的欺侮,还想到了乘风直上万里长空,俯看大好河山,再飞奔月宫,砍去婆娑的桂树,让清光洒满人间。 2.进一步说,这首词还可以理解为一种更广泛的象征意义,即扫荡黑暗,把光明带给人间。这一巨大意义,是词人利用神话材料,以想象和逻辑推断所塑造的形象来实现的。 3.去除象征手法,仿照下片形式,还原诗人的真实想法,根据你的理解,填写下片。 乘风好去, 挥师北下, 长空万里, 驱除鞑虏, 直下看山河。 收复我北国。 斫去桂婆娑, 铲除投降派, 人道是, 人道是, 清光更多。 光明祥和。 五、比较读,叹站位之不同 双调·折桂令·中秋 张养浩 一轮飞镜谁磨?照彻乾坤,印透山河。玉露泠泠,洗秋空银汉无波,比常夜清光更多,尽无碍桂影婆娑。老子高歌,为问嫦娥,良夜恹恹,不醉如何? 学生朗读后,试着比较二首作品的异同点,领略作者的

文档评论(0)

chen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