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从《论语》高频词看孔子“立人”观
从《论语》高频词看孔子“立人”观
【摘 要】《论语》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经典之一,不只给后人以知识的滋养,而且在做人方面也给我们以无尽的启发教育。文章试图从《论语》的高频词去探求孔子的立人观并阐释这种立人观在现实生活中对人生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君子 学 仁 义 礼
古老深厚的中华文明孕育了源远流长的中国文化,作为四书之一的《论语》带给世人无数的哲理与智慧。《论语》中许多积极的思想、认识,几千年来一直被人们重视和采纳,发挥着不可估量的作用。品读《论语》如同置身于中国文化的历史长河,又好像是在中国人文精神的百花园中寻根溯源,其中,体现孔夫子立人观的词句更是俯拾即是。本文试图从《论语》的几个高频词去探索孔子的立人观,以期指导我们自己的人生。
孟子有云:“圣人,人伦之至也。”他把为人的最高标准定做“圣人”。那圣人之下呢?要数君子了。“君子”就是孔子立人的典范。“君子正其衣冠,尊其瞻视,俨然人望而畏之”,这是孔子对君子的总体评价。那么,君子到底有哪些杰出的品质呢?“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君子,这般的豁达脱俗;“不忧不惧”,“内省不疚,夫何忧何惧?”君子如此的不卑不亢。孔子说:“君子求诸己”。靠自己,自己才是自己的上帝。“君子周急不继富,”“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孔子对君子的要求实在是高,不仅在圣人如此,连亚圣孟子也说:“君子莫大乎与人为善”,作为君子就要“过则改之”。人们对“君子”给予了极大的赞赏,十年树木,百年树人,那么,在孔子心中,怎样才能成为君子呢?
孔子有言:“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矣”。在孔子看来,“学”是君子一切礼教孝悌,仁义道德的基础。只有好学,方可具有君子的品质、风范。“日知其所亡,月无忘其所能,可谓好学”。“学”是《论语》中时常与我们照面的字眼。
在《论语》开篇《学而》一则中,孔子就提出“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学习的乐趣,尽在其中。常常温习回顾,细数自己拥有的知识,懂得的道理,这不失为一种愉悦身心之??。学习是快乐的。因为明白未知的道理,揭开不解的疑问,都是在为生活平添亮点。正因如此,孔子才有“加我数年,五十以学《易》,可以无大过矣”的感叹。
孔夫子嗜学,那么何为学呢?台湾文学家南怀瑾先生这样诠释《论语》中“学”:“做人好,做事对,绝对的好,绝对的对,这就是学问。学问不是文字,不是知识,学问是从人生经验上来,做人做事上去体会的,如‘观过知仁’,要随时地思考、见习、体会,这就是学问。”我很喜欢他的评述,“学问”并不只是文字上的一种收获,它是不断积累的经验、方法、智慧,是我们随时随地可以获取的一种正确的东西。不仅“学问”概念宽泛,“学者”也是人人可做,孔子曰“有教无类”。只要愿意,只要行动,不论是谁,都可以学习,都可以进步。正是如此,孔子才会积极地宣扬“学”的重要。“君子博学于文”。那么,君子要怎样学成呢?孔子尝曰:“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古人认为子以四教——文、礼、忠、行:教文——以博天下之文采;教礼——以礼规范自己的行为;教忠——以忠诚为生命的誓言;教行——以言行一致为永恒的信念。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这是大家最熟悉不过的了。子曰:“君子务本”,学习要以书为本,善于温故知新。在孔子眼中,最为重要的学习方法莫过于动脑子。“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只有思与学相辅相成,才能学而不罔,学而不殆,并学有所成。如果只学不思,就无可辨好坏,如果“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那结果只会落得“无益,不如学也。”善动脑筋的表现就是“举一隅”而“以三隅反”。举一反三的本领,颜渊当仁不让,连子贡也大叹“回也闻一以知十”。其次是“不耻下问”。孔子云:“三人行必有我师焉”,从他人身上,我们总可以找到自己所不具备的品德。我们说“集思广益”便是如此,汲人之长,增己之见。孔子曰:“以能问于不能,以多问于寡,有若无,实若虚,犯而不校”。“以能问于不能”,也许人们会很奇怪,向外行请教,不是缘木求鱼吗?其实不然,“当局者迷”的道理我们都听说过。正是这样,才有必要从外行那里获取一些灵感。“以多问于寡”中的“多”,就是我们常说的“O”型人才,他们往往博采众长,却无一深入。当他们遇到更深层次的问题时,求助于“一”型人才,也就是“寡”,便是理所当然了。“有若无”、“实若虚”更体现一种谦逊。渊博的学问,会让人变得深厚、内敛,俗话说:“饱满的谷子总谦虚的低下头。”这正是“有实”之人的写照!所以,多问于他人,是百利而无一害的。而既向别人请教,就必须“语之不惰”,专心听讲不懈怠,“默而识之,学而不厌”,默默记住,永不满足。因为“不践迹,亦不入于事”,只有站在巨人的肩上,才能看得更高,看得更远,只有“多闻,择其善者而从之,多见而识之”才能称为博学之人。
光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