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用新闻眼光解读历史
用新闻眼光解读历史
2011年北京晚报推出的《江山》特刊获得广大读者的一致好评,作为制作团队的一员,我参与了“北京寻迹”版组的制作报道。在整个特刊的制作过程中,我曾遇到过一些困难,比如如何把握历史的脉搏,如何在浩瀚繁杂的史料中选取适当的题材。更主要的是,如何做出符合北京晚报特色的特刊。
可以说,做《江山》特刊其实就是个学习学习再学习的过程。总结起来大致可分为以下几个阶段:云山雾罩、一头雾水;资料繁杂、四处求援;明确主题、提纲挈领;精心采编、一气呵成。
我认为,贯穿这整个过程的是《江山》特刊的指导思路的明确――用新闻的眼光来解读历史:从现实着手,用现在的眼光去尊重和看待那段历史;从北京遗迹的今天去探寻他们的昨天;从老百姓感兴趣的话题入手去还原历史的本来面目。具体心得如下:
正本清源――用正确的眼光了解那段历史
从《明朝那些事儿》开始,国内兴起了一股平民历史热,人们对那些用平民话语写出来的通俗历史非常感兴趣。
近年来,关于清末民初那段时期的历史更是越来越热,各种与之相关的书籍、报道层出不穷。《辛亥:摇晃的中国》、《袁氏当国》、《帝国的凋零》、《南渡北归》等书籍都热卖。《新周刊》等杂志也连篇累牍地报道民国那些事,字里行间充满了对那个时代的怀念,对学术大师们的怀念。
熟读这些书以后会发现,他们所描述的历史和我们在课本中,以及后来正统学习所了解的历史有些不一样。相同的事件,有许多不同的版本、不同的理解、不同的观点。
历史的本来面目是什么?如何去正确理解那段历史?做《江山》特刊的过程,其实就是我们去重新认识那段历史、正确理解那段历史的过程。只有正确理解了那段历史,才能在制作特刊的过程中有的放矢。
为此,我们多次去北京档案馆查找那个时代的历史记载,借来了众多的《北京档案馆史料》。同时,通过多种渠道收集相关的资料,在恶补历史知识的同时,逐步对那段历史有了相对客观的认识和理解。
以小见大――用精彩的故事解读那段历史
老实说,对那段历史,多数编辑???者知道的内容有限。除了自身恶补,最为明智的方法是依靠外力,跟专家合作,借专家之力,共同解读那段历史。
两者之间的合作,可以最大限度地实现优势互补:我们用新闻的眼光来选取素材,他们用专家的水准来解读历史。
因此,我们先后和中国社科院、中共北京市党史研究室取得联系,在和几位研究党史的专家多次座谈协商后,最终选定了那些有新闻意识、有平民情结的专家作为合作伙伴。然后再几次开碰头会,确定了“北京寻迹”的几个报道主题:思想争鸣、红色胡同、红色根据地、北平谍战、北平锄奸等。
架子搭起来了,接下来就是和专家一起,围绕着大纲来补充血和肉。《江山》特刊的血和肉,应该具备鲜活的气息,而不是以往教科书中那些历史资料的照本宣科。我们选出来的血和肉,遵循了“以小见大”的原则,从宏大的历史中选取有特色的小事件。通过讲述小事件,从一个侧面来解读那段历史。
写历史小事件也符合北京晚报的读者定位,生动的小故事不仅趣味盎然,也容易成为晚报读者茶余饭后的谈资。比如“北平谍战”系列,我们选取了热播电视剧《潜伏》的原型――潜伏在北平的王文、王凤岐夫妇。在这两人的地下工作中,我们又选取了最为鲜活的两段故事。一个是在家门口养鸡,这个情节和《潜伏》里的翠平养鸡相吻合,容易调动读者的阅读兴趣。还有一个细节是,为了躲避敌人的侦查,王文躲在鸡窝里发电报。“胡同里潜伏,鸡窝里发报”这期内容推出后,接到了不少读者的来电,他们纷纷表示,这两个小故事太精彩了,而且生活气息浓厚,让人过目不忘。
落地生根――用当前的现实串起那段历史
同其他版组相比,“北京寻迹”有一个最突出的特点――寻迹,寻找革命年代留下来的遗迹。这些遗迹包括旧址、当时的报刊、杂志、书籍等等。
可以说,寻找革命遗迹是“北京寻迹”的最大特色,同时也是发挥北京晚报记者主观能动性,突出北京晚报原创的报道阵地。记者先后实地走访了中老胡同、腊库胡同、豆腐池胡同、吉安左巷胡同等地方。
在寻迹报道中,我们要求记者要开阔思路,放开视野,不能仅仅针对那段历史来写,而是要围绕着这条胡同的前世今生、时代变迁、胡同里居住的人物的命运来写。在写作过程中,既要突出历史的厚重感,又要有当下的时代气息。
豆腐池胡同15号院,是毛泽东的老师杨昌济的故居,毛泽东就是在这里和杨开慧相恋的。“沿着5级台阶踏上杨昌济故居的门槛,门边‘杨昌济故居’的牌子便掩映在斑驳的树影下,向过往路人宣告这座宅子不平凡的历史。紧闭的大门外,一个用食品罐改成的‘信箱’早已是锈迹斑斑,信箱中斜斜插着一封中国移动邮寄来的信函,而收件人恰恰也姓杨。”记者的这段文字,给人一种穿越时空的感觉,仿佛从过去到现在的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