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爱觉罗家庭肇兴见证兴京城和永陵
爱觉罗家庭肇兴见证兴京城和永陵
辽宁新宾满族自治县,山清水秀,风光如画。这里是清皇室爱新觉罗家族的肇兴之地,留下了兴京城和永陵(兴京陵)等重要历史遗迹。
兴京城的兴建与废弃
据《清太祖武皇帝实录》记载,早在称汗前的丁亥年(明万历十五年,1587年),清太祖努尔哈赤曾在首里口虎栏哈达山下之“夹河中一平山,筑城三层,启建楼台”,这便是后来清代文献中记载的“费阿拉城”。费阿拉是后金的第一个核心军事据点,其地在今新宾县永陵镇旧老城。
癸卯年(1603年),努尔哈赤自费阿拉迁居其东5里的女真建州左卫世居之地赫图阿拉(今永陵镇老城),利用自然台地筑新城。后金时期曾在辽东地区先后建立过若干座规模大小不等、使用时间长短不一的核心军事据点,它们后来或被称为都城,或被称为“汗行宫”,赫图阿拉是其中规模最大的。
《筹辽硕画?东夷传》记载其城制云:“城高七丈,杂筑土石,或用木植横筑之,城上环置射箭穴窦,状若女墙,门皆用木板”。赫图阿拉城分内外两重,内城据台地而建,北临苏子河,东依白砬山,南接羊鼻山,西滨索尔科河而遥对虎栏哈达山,城墙走向随地势,近乎正方形,但缺西南一角。内城城周约4华里,共有3座城门,东、南、北各一门。外城建于乙巳年(1605年),城周9华里,略呈方形,辟9门,南北各3门,东2门,西一门。赫图阿拉城依山面水,据险而筑,军事防御色彩十分明显。内城用于汗王亲眷子侄亲贵居住,建有各旗衙门,并陆续兴建了文庙、关帝庙、城隍庙等庙宇;外城居住八旗健卒,并设有铠甲场、弓箭场、仓廒,还有地藏寺(亦称“皇寺”)、显佑宫等宗教建筑。
兴京城内外存留遗迹甚多。老汗王努尔哈赤的“汗宫大衙门”在内城北门内稍东南处,亦称“尊号台”或“金銮殿”,建在高岗之上。据《满文老档》附图所绘,当年建有3间瓦舍,努尔哈赤即在此地接受汗号,创建后金国;其正北、东北各另有一高台,是汗王后妃及其子女的居住区和祭神处。在内城中心有一口老井,称为“汗王井”或“罕王井”。井口1.3米见方,井台以条石砌成,井内水下部分仍为努尔哈赤时代旧物。据说此井之水???季清凉消暑,冬季则从来不结冰,城内居民在通自来水之前一直饮用此井之水,视之为“圣水”、“神水”。汗王井附近的正白旗衙门,亦据高台而建,门前础石及西次间的房梁也都是300年前的旧物。内城城墙有些地段还基本保存完好,南门门道经过修整,北门城门城楼10余年前已按原状修复,杂筑土石,上以砖砌女墙,虽然简陋,但于简朴之中已可见壮观。
天命四年(1619年),努尔哈赤迁居抚顺界凡(界藩)城,赫图阿拉的城墙屋宇开始荒废,至乾隆、嘉庆时期已仅存遗址。尽管如此,作为后金开国第一都,赫图阿拉依然为努尔哈赤的子孙们所格外崇敬。天聪八年(1634年),后金汗皇太极尊之为“天眷兴京”;顺治十五年,清世祖(1658年)在显佑宫立御制碑。从康熙朝开始,清朝列帝每当东巡盛京,在拜谒永陵后,多要到赫图阿拉旧城瞻礼。
历经300余年沧桑,兴京城内的诸多建筑物基本只剩遗址,为了开发旅游的需要,有些建筑近年来陆续作了修复或重建。除北门、尊号台外,内城还有塔克世(太祖之父)故宅、文庙、关帝庙,外城则有地藏寺(皇寺)、显佑宫等。
形制独特的永陵
永陵在兴京城西北10里,即今新宾永陵镇西1000米处,是清太祖的曾祖父(追封兴祖直皇帝)、祖父(追封景祖翼皇帝)、父亲(追封显祖宣皇帝)的陵墓,还葬有清皇室远祖孟特穆(追封肇祖原皇帝)的衣冠,’初称“兴京陵”或“四祖陵”。
永陵陵园背靠启运山,前临苏子河,坐北朝南而微偏东,前方遥对形如笔架的烟囱山,群山拱卫,众水朝宗,据风水绝盛之地。当地传说,启运山形如卧龙探海,十二峰起伏延绵,注定了清王朝十二帝及其享国长短的“气数”。
永陵占地约10000平方米,规制简朴,结构与一般明清皇陵有较大差异。陵前为黄沙所铺神道,神道南北两端各有下马碑两座,东西夹峙而立,碑上以满蒙汉藏回五体文字镌刻“诸王以下官员人等至此下马”字样。神道北端为正红门(或称前宫门、大红门),硬山顶覆黄琉璃瓦,三开间,每间安设木栅栏门一对,为陵宫中轴线的南端点。正红门北并列碑亭4座,碑亭平面为正方形,南北各开一门,单檐歇山顶覆黄琉璃瓦,亭内为??驮巨碑,碑身以红黄蓝白黑五色涂绘,??以红绿等色涂绘。四碑碑主自东而西依次为景祖、肇祖、兴祖、显祖。碑亭正北为启运门,单檐歇山顶覆黄瓦,面阔3间,进深两间,由此进入陵园第二进院落。门前东西两侧为果楼和膳房。启运门北为启运殿(享殿),面阔进深各3间,另有一周回廊,单檐歇山顶覆黄瓦,殿内安设四祖帝后暖阁、神牌、宝座及供器等,四祖神牌位次同碑亭位次。启运殿前东西各有配殿3间。殿后为坟冢,建于二层高台之上,平面为八角半圆形。上层并列三大土冢,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