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当代电视新闻语言新趋势.docVIP

  1. 1、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浅谈当代电视新闻语言新趋势

浅谈当代电视新闻语言新趋势   摘要:近20年来,我国电视新闻语言有了许多变化,出现了新特点,民生潮、讲故事风、语言暴力和网络语言的冲击影响着当代电视新闻语言。   关键词:电视新闻语言;民生潮;讲故事风;娱乐化;网络语言冲击   中图分类号:G2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5312(2012)11-0231-01   进入20世纪90年代,我国电视新闻语言开始追求变革,不管是语言形式还是内容,都发生了质的变化。   一、电视新闻的“城市民生潮”和“讲故事”风   从“播新闻”到“说新闻”的转变,在这个基础上,近年来,我国电视新闻语言又卷起了一阵“民生潮”。江苏电视台的《南京零距离》、《直击南京》,杭州电视台的《阿六头说新闻》、《我和你说》(生活频道),浙江电视台浙江经视频道的《经视新闻》、《资讯一把抓》等等,这些都是“城市民生新闻”的代表栏目。城市民生新闻最大的特点就是它取材于民,它的内容大多涉及百姓的日常生活,环境卫生、邻里纠纷、火灾车祸、假冒伪劣等等;城市民生新闻不仅仅在内容上贴近老百姓,在语言上也将电视新闻语言的贴近性、口语化特点发挥到了极致,主持人往往放弃使用传统的严肃性新闻语言,而以谈话或聊天的口吻,用市井俗语或方言说新闻,并且不再以“新闻传声筒”的形象出现在受众面前,而作为“参与者”表现自己感情,拉近与观众的距离。   除了“民生潮”,近年来,电视新闻节目还刮起了一股“讲故事”的风。与城市民生新闻类似,“故事新闻”的取材也大多来源于普通老百姓的生活。开创新闻节目讲故事先河的,应该要数中央电视台《东方时空》的子栏目《生活空间》,是它一改电视新闻在观众心目中单一、刻板的形象,把“讲故事”的理念带入新闻报道的。《生活空间》用纪实的镜头和质朴的语言“讲述老百姓自己的故事”,自开播以来不仅受到了观众好评,还引起了很多电视节目的效仿。如今,电视新闻的“讲故事”模式早已被广泛应用。中央电视台新闻频道的《百姓故事》、中央电视台的《新闻调查》、江苏电视台的《黑白档案》都很好地实践了“新闻故事化”的理念。   不管是??城市民生新闻”还是“故事化电视新闻”,它们都运用“亲切化”的电视新闻语言,改变了过去电视新闻节目语言上的模式化、呆板化,它们都实现了电视新闻语言的平民化回归,增强了电视新闻的可视性和可信性,提高了电视受众接受信息的主动性。当然,一种新的现象出现,在正面积极的同时也总是伴随着负面影响。电视新闻语言的民生化、故事化,虽然使得电视新闻语言风格呈现出多样性,但是也同时存在着媚俗倾向。有些电视台,为达到“亲民”的效果,弃用普通话,而采用方言播新闻;虽然有它积极的方面,但也造成了电视新闻越播观众越少的尴尬局面,方言区以外的地方几乎不收看此类节目,失去了很多潜在的受众。此外,为了争取高收视率,有些电视台不惜一味地迎合观众,使得新闻语言“泛故事化”,用不实的语言报道新闻,煽情、夸张、故弄玄虚的语言充斥着新闻节目,这是我们应当抵制的。电视新闻语言平民化、故事化是好的事情,但是不能因此就违背电视新闻的基本原则,否则电视新闻节目只会画地为牢,难以前进。   二、电视新闻的娱乐化表达和语言暴力   电视新闻语言娱乐化的实质是将新闻语言软化,赋予新闻更多的人情味,形式上更加通俗。当然,我们在“软化”电视新闻语言的同时,一定要注意把握“度”,过犹不及,电视新闻语言过度娱乐化的最终结果只能是背离新闻节目的最初宗旨,在新闻娱乐化的同时,一定要警惕不能将电视新闻做成娱乐节目。东方卫视的《东方夜谭》停播了,先不论停播的原因,《东方夜谭》这档栏目在语言上做了非常多的尝试,脱口秀的主持方式也给一些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受到了一部分观众的喜欢;可它毕竟是一档面向所有观众的新闻节目, 是一扇传递给人们信息的窗口。我们应当沉思,电视新闻语言的娱乐化的目的到底是什么:是在愉悦的氛围下传递给观众信息,还是极尽能事地引观众发笑提高收视率。答案应该一目了然,所以电视新闻语言娱乐化一定要有“度”。    电视新闻业界的竞争,随着社会的发展,已经到了白热化的程度。观众和收视率,是电视新闻节目在激烈的竞争中生存下去的保障。很多新闻节目为了更高的收视率,在语言上竭尽所能地吸引受众的眼球。这滋生电视新闻节目语言暴力的现象。   电视新闻节目中的语言暴力现象令人担忧。我们的媒体工作者不能够把工作的目标单一地锁定为高收率,应该更清楚地认识到,自己所肩负的责任。电视新闻媒体有责任为观众呈现冷静而客观地报道和评论。电视新闻作为产品,它的真正使用者是电视机前的受众,如果仅凭借华丽新奇的“外包装”,是没有长远道路可走的。   对于电视新闻中出现的语言暴力现象,我们认为应该从两个方面着手。   (一)完善电视新闻监管制度,加强监管力度。这里所说的监管,应该

文档评论(0)

3471161553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