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民族文化看汉日英语中亲属称谓差异.docVIP

从民族文化看汉日英语中亲属称谓差异.doc

  1. 1、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从民族文化看汉日英语中亲属称谓差异

从民族文化看汉日英语中亲属称谓差异   摘 要:亲属称谓语作为一种普遍的语言现象,存在于所有的语言当中。但是,每种语言都有其特殊的称谓体系,而每种体系都与其文化息息相关。亲属称谓是各语言中各具特色的一种语言表达方式,可以起到增强彼此感情、缓和交际双方的紧张感和起到缩短双方距离、产生良好的交际效果的作用。本文拟以民族文化为背景,探讨中日英三国亲属称谓的差异,分析其社会文化根源,寻求跨文化交际中亲属称谓词语规律。   关键词:亲属称谓;民族文化;差异   一、引言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 体现着一个民族的价值观念和社会文化内容折射出民族文化传统的特殊内涵。称谓不仅是一种语言现象,更是一种文化现象。世界上任何一个民族都有自己的亲属称谓系统。由于不同的文化背景,各民族亲属称谓语各有不同。亲属称谓语的研究历来受到民俗学家、人类学家和语言学家的重视。   亲属称谓语作为一种基本词汇在民族语言中形成一个严密的相对稳定的系统,反映着一个民族的社会生活、文化传统、民族心理等特点。中日英三国称谓反差强烈 ,折射出各自的民族文化。汉语称谓系统严密、分类精细、名目繁多、语义明晰 ,日语相对简单,分类不明,而英语称谓系统则体系简单、分类粗疏、数量贫乏、语义含混。   二、中国亲属称谓的渊远历史   汉民族历史悠久,文化底蕴丰富。上古时期就有浓厚宗族和血缘观念,奴隶时期的夏商周三朝就是以血缘及宗族制度而形成的国家 ,封建时期则进一步加深, 人伦规范的两大伦理观念:长幼有序、尊卑不同和亲疏不同、内外有别。《释亲?尔雅》中“父为考母为为妣。父之考为王父,父之妣为王母。 王父之考为曾祖王父,王父之妣为曾祖王母。曾祖王父之考为高祖王父,曾祖王父之妣为高祖王母。 父之世父、叔父为从祖祖父,父之世母、叔母为从祖祖母……”   时至今日,现代中国受到西方的文化影响,许多观念与价值观都已有西化的倾向,但唯一不变的是亲属之间的称谓与浓重的家族文化。   三、英日亲属关系点染   中日两国一衣带水,同属东亚儒教文化圈,都具有父权家长制的“宗族”文???传统,而日本的文化主要由中国经朝鲜传入。日本素来有勇于,善于摄取外来文化的民族传统。早在公元7-8世纪,它就吸取了当时世界最先进的中国隋唐文化,兼取中国儒、法、墨佛学之精华, 1868年明治维新又汲取了西方工业文明,废除了封建幕藩体制,摆脱了殖民地危机 ,建立了近代民族国家,走上了资本主义道路。在日语中,哥哥,姐夫,姐姐,嫂子都统称为兄、兄さん;?、?さん;公公婆婆,岳父岳母则通称为しゅうと、しゅうとめ;?理の父、?理の母;伯父,叔父,姑父,姨父,舅父,叔叔 一概称为おじ;伯母,叔母,姑姑,姨娘,舅妈,婶婶一律称为おば;堂兄,堂弟,堂姐,堂妹,表兄,表弟,表姐,表妹一概称为いとこ。   不同于中日,英语属于印欧语系,英语字母是源于拉丁字母,拉丁字母源于希腊字母。其分为古英语,早期英语,现代英语三个阶段。英美人宗族观念比较淡薄,一般对家族以外的人不会用亲属称谓去称呼,甚至连家族以内的人都很少用,他们一般直呼其名。   四、中日的亲属称谓比较   (一)中日亲属称谓差异   1. 词义差异。从亲属称谓?照表中可以看出:曾祖父、曾祖母、祖父、祖母、父、母、兄、弟、妹、叔父、伯父、兄弟、弟妹、外甥、夫、舅、姑、主人、伯母、婶母,等等。在不同文化历史背景的熏陶下,日语中的这些词语,所指范围已经和汉语的有所不同。比如兄弟:汉语中的“兄弟”仅指哥哥和弟弟,兄弟还可用于平辈之间,可以用在比自己年龄小的,更可以用于对众人讲话时的谦称,此时无辈分之分。而日语的“兄弟”不仅指哥哥和弟弟,还指姐姐和妹妹。   2. 分类法差异。汉语亲属称谓语复杂多样,日语则相对简单。在汉语亲属称谓语中需要区分直系旁系,血亲姻亲,宗族关源,还有父系母系,长幼辈分等等。而日语亲属称谓袭用的是分类法,即不标明父系母系,直系旁系等阶次分明的地位,只标明尊卑辈分。   3. 敬语用法差异。中国人家庭成员或亲戚之间的面称,没有敬,谦之分,而在日本人家庭成员或亲戚之间的面称,则有敬、谦之分。   4. 词缀使用差异。汉日亲属称谓语在实际使用中,为表达特定情感(如亲昵、厌恶),会在亲属称谓语上加上词缀。汉语词缀丰富,在现在的汉语中,可在称谓语的基础上加接尾词“儿”或接头词“老”“阿”“我”“咱”“小”等修饰语,如老爸、阿妈、咱妹、我祖父,小弟,小妹等。而在日语中,则使用接尾词“ちゃん”。   (二)差异形成原因   1. 家族继承制度的不同。中国的家族构造是横向扩大的包含旁系血统的大家族,而日本是纵向发展的以继承人为中心直系血统的家族构造。从历史上来看,中国传统社会是采取“均分制继承”。 “父系血缘”是获得财产继承权的惟一的充分必要条件。而日

文档评论(0)

189****7685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