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大木建筑与现代建筑结构比较.docVIP

中国古代大木建筑与现代建筑结构比较.doc

  1. 1、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中国古代大木建筑与现代建筑结构比较

中国古代大木建筑与现代建筑结构比较   [内容提要] 中国古代的建筑工匠通过长期的实践,在古建筑构造方面做出了许多杰出的成就,本文就其在建筑基础、平面布置、构件的连接、结构的加固和稳定等方面的成就展开陈述,并与现代建筑的技术结构加以对比,以做到对古建筑的传承和发扬。   [关键词]建筑基础 平面布置 构件连接 结构加固 结构稳定       Abstract: In history, Chinese master builders had done a number of excellent structure design works, through a long time trial and error practice. The aim of the article is to show the achievements of ancient Architecture of china from foundation、plan layout、structure connection、structure reinforcing、structural stability etc, and then compare them with modern structural engineering designs, In order to inherit traditional excellent structure design works and promote technical development of modern architecture of China.   Key words: foundation ;plan layout ; structure connection ;    structure reinforcing ; structural stability    中图分类号:TU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2095-2104(2012)03-00       我国历史悠久,现存的古代建筑物数量很大,如建于辽统和二年(公元984年)的天津 县独乐寺观音阁;建于辽宁二年(1056年)的山西应县的木塔,全身都是木结构,距今已有近千年的历史了。又如建于唐末的山西佛光寺大殿,宋代的开封琉璃塔,以及遍及全国的许多住宅建筑等,它们也都经受过不同程度的地震破坏,有些还不止一次,却至今仍完好的保存着。我们可以通过对中国古建筑的学习和探讨,找出它们在抗震方面的优点,使其古为今用,以更好地做现代建筑的设计及古建筑的保护工作。   建筑基础    1.加强建筑地基水平方向的强度,防止局部沉陷的破坏。    中国有许多古代建筑能够流传至今,依然岿然不倒,很大程度是与建筑的地基有关系的。我国古建筑的地基工程都非常的坚实,且用多种材料粘合以增加其强度,防止局部沉陷,保证其水平方向的平整。在做建筑物的台基时,通常先把地面依柱网将地基划分为若干区,在柱基础处砌砖磉墩,并砌以拦土墙(地垄墙),使其和磉墩连成一片,然后填土夯实,以保证台基在水平面上的刚度???最后在磉墩上放附鼓镜的柱顶石,木构建筑则依靠其梁柱体系和榫卯结构,并通过自身的的重量将建筑各个部件压合在一起,置于台基柱顶石之上。由于建筑地基水平方向的强度大,即使建筑下的土质比较松软,甚至出现局部沉陷,也很少对建筑造成重大的影响。另外,对于古塔的建造,除在水平方向进行加固外,还经常增大增高塔基(塔的下部基础),它不仅保证了上层建筑的坚固稳定,而且增强了建筑物庄严雄伟的气势。   2.依靠建筑与基础的错动减少地震波的能量传递。    古代建筑与现代建筑基础的很大区别在于,古代建筑基础多为自下而上,即从地面及地面以上做夯土,垒台基,之上再建房屋,建筑的柱子不再埋入土中,而是置于台基之上。这样的设计不光使建筑够有效的防水防潮,而且使整个建筑浮出地面,减少地震波的传力。当地震来临时,建筑相对于基础做位移,因此,我们所看到的现象便是柱子在石础槽中的左右摆动,以卸去地震的能量波,免受破坏,在地震停止后又恢复原位。而现代建筑地基多为自上而下,即从地面向下挖土方,然后在基础之上建房。由于基础与大地的紧密结合,使建筑承受了地震波的大部分能量。直至1923年的东京大地震后,人们才对现代抗震设计理念有所反思。现代建筑中所采用的片筏基础即是对这一问题的思考。其抗震体系与中国古建筑抗震理念同出一辙,即在土质比较松软而建筑重量及刚度都相对较大时,把地面视作水面,而把建筑视作漂浮于水面的大船.建筑将其独立的基础都连成片,称之为筏基,由于它增加了建筑物整体性,减少了地基附加压力,所以可以埋深很浅。当地震波经过地基时,就像船在海浪中那样,房屋各部分不受波的运动影响而出现差异变

文档评论(0)

189****7685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