馆藏报刊文献中风尚上海.docVIP

  1. 1、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馆藏报刊文献中风尚上海

馆藏报刊文献中的风尚上海      为了迎接世博会的到来,上海师范大学图书馆于近期举办了“上海记忆――馆藏报刊文献中的上海”大型展览,用300余幅图片和史料串起百年“风尚”上海      上海的世博情缘      2010年“世博会”将在上海举办,其实,上海早就和世博会结下了“缘分”。   早在86年前,就有人建议在上海举办“世博会”。1923年5月24日的《申报》,刊登了一篇文章,说的是有位国外学者皮纳氏提出《上海开世界博览会之建议》。皮纳氏称:“依他国大都会之经验,举行宏大博览会,乃有利可收之事,布置一切,必须包罗广博,应有尽有,开会期至少六个月,因不但将有大批外宾陆续莅临,内地华人来游者亦将络绎不绝,自应宽展会期,以免向隅,但规模必须广大,方能吸引游人。”   皮纳氏认为在当时的上海提出办一届世博会,正合时机,并建议上海应该开始准备,“今日提议此举,实为适合时机,因筹备布置,不能急速,建筑会场,搜集陈列物品,至少需三年以至五年,日本在东京开一两个月之世博会,需筹备两年之久,中国此种大会,断不应再缩短”。   在皮纳氏看来当时上海已经初步具备了开世博会的能力,如果再加以准备,在上海召开世博会必定会促进上海的经济发展。“数年之后,中国内部情形,当可如所希望而有进步,彼时国际贸易必发达,恰恰开此世界博览会,可卜伟大成功。总之商业界之活动决不许为目前之衰敞所麻痹,而应益加振奋,放开眼界,向前进行也”。   上海媒体从上世纪30年代起就向中国百姓介绍世界各地的世博会。1935年《新生》报道了比利时布鲁塞尔世博会,1939年《永安月刊》报道了美国纽约-旧金山世博会,1947年《联合画报》报道了法国巴黎世博会。   据1939年《永安月刊》报道的在美国纽约-旧金山举办的世博会,提及我国有两位商人参加了当时的世博会,“惜乎目前战乱正酣,搜集运输等问题均多受障碍,致不能用政府名义正式参与,仅由商人和华侨自动参加,其中以当地华侨邝炳舜和邓祖荫两君毅力令人敬佩,开幕后中国村之受全世界人士欢迎,较诸其他东方国尤为热烈,苟我国非因战事关系,??府得有参加机会,俾友邦人士对我国有更新认识,则国光得以发扬远大,而盛况当亦不只此也”。      爱“轧闹猛”的上海人      上海历来就是一个不缺少乐子的地方,上海人喜欢“白相”,喜欢“轧闹猛”。   1930年第5期《上海漫画》上刊登叶浅予拍摄的一组静安寺庙会照片。每逢阴历四月初八佛祖诞生日,静安寺都要举办浴佛节。四处商贩也云集在庙宇的马路两边,设摊售货,形成集市,称为庙会。静安寺庙会一直延续到上世纪60年代初。      当时的报纸上曾这样描述庙会的场景:“据说今年比往年热闹,自初一起,一般贩卖我国工业品的小商,就在静安寺附近的几条马路的人行道上,搭起帐篷,作临时商店,沾我佛如来的恩光来博一点蝇头微利,而摊户栉比,绵互里许,却算是皇然大观,寺中香烟弥漫,高接云衢,游人挤挤,络绎于途,当局为防宵小,十步一岗探捕密集,乘骑印捕。更觉我佛不独恩光普照。”“时髦丝袜五角一双”、“铅桶之市”、“玩具摊”……庙会上的东西“五花八门”,场面热闹。   “白相大世界”是上世纪三、四十年代上海普通市民的日常节目。“大世界”门票低廉,花上一毛、两毛钱买张门票就可以玩上一天,有电影、魔术、杂技、曲艺、戏剧等,是一个袖珍版的上海娱乐城。1947年的《联合画报》上有一张《大世界》漫画,画面里人山人海,大家都玩得不亦乐乎。   百乐门是上海滩上又一个“白相”的好去处。百乐门建于1933年,是当时美国近代前卫的建筑风格,其舞厅的设施在当时上海是独一无二的,百乐门的地板因为弹性佳,被上海人形象地称为“弹簧地板”。   上海开埠以后,随着西人的进入和租界的形成,率先建起了公共园林,这些园林无论在形式或内容、还是在管理方法或所有权上,都不同于中国传统的园林,它是一种真正意义上的城市公园。外滩的黄浦公园建于1868年,曾名为外国花园和外白渡桥公园,1928年6月4号的《申报》上就刊登了一篇“白渡桥公园游记”。现在的中山公园,当年叫兆丰公园,比现在大许多,里面还有动物园,是当时上海著名的景点。过去,在兆丰公园的西式石亭下拍照是老上海的流行,到今天这个石亭也还在,许多人都叫它露天音乐厅。《红玫瑰》杂志刊登过1929年一个中国家庭在兆丰公园西式石亭下的留影,照片上的人物有着西服的,也有穿长衫的,时尚与传统在这里交汇。      追求新生事物不停步      “人人都学上海样,学来学去难学像;等到学了三分像,上海早已翻花样。”上师大图书馆馆长俞钢这样说。展览中,一首上世纪30年代流传的民间小诗让人忍俊不禁。当时巴黎的当季时装仅三四个月后就出现在上海街头。“考而夫球场”“法国汽车”“花园洋房”…

文档评论(0)

bokegood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