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课 古代汉语词的构成.pptVIP

  1. 1、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第四课 古代汉语词的构成 单音词、复合词、联绵词 一、文言中的字和词 词是语言中可以独立运用的最小意义单位,它以音为义的信号,音和义在约定俗成的原则下结合起来,便形成口语的词。 字是词的记录符号,它用字形来标词,从词那里承受到音与义,因而形成一个形音义的结合体。 现代汉语里,字和词一般是不会混淆的,例如: “中华人民共和国”,它是由三个词构成的一个短语,而用七个字来书写。 又如:“固”是一个字,它在现代汉语里一般不独立运用,因为它记录的只是一个单音节的语素,必须和另一个或一些语素结合成“固然”、“固定”、“固有”、“固体”、“坚固”、“顽固”、“依然固我”等词或成语后,才能独立运用。 文言词大多是单音节的,在一般情况下,一个汉字就记录一个词。 例如:“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这个复句用十一个字记录,也就是由十一个词组成。 “朝令夕改”,四个词构成一个短语,也就是由四个字记录。也就是说,在一般和多数情况下,字和词在单位上是统一的。 古代汉语词的分类:词的构成可以从词的形式和内容两个角度来认识。词的形式是语音,内容是语义。从语音角度,可以把词分为单音节词、双音节词和多音节词;从语义结构的角度,有单纯词和复合词。 复合词在音节上主要是双音节的;单纯词主要是单音节的,也有一部分双音节的是单纯词,即联绵词。 二、单音词 何谓单音词?单音节词由一个音节构成,简称单音词。 (一)古汉语单音词的特点 第一,在一般情况下,一个汉字记录一个词。 “轲既取图奉之,发图,图穷而匕首见。因左手把秦王之袖,而右手持匕首揕之。未至身,秦王惊,自引而起,绝袖。拔剑,剑长,操其室。时恐急,剑坚,故不可立拔。” 这一段选自《战国策》,共五十九个词,其中单音词就有五十八个,复音词只有一个“匕首”。 单音词在《诗经》中占90.3%;《左传》占89%;《尔雅》中占80%;《史记》中占80%。这说明在先秦两汉时期,单音词在词汇中占绝对优势。 “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途中两狼。缀行甚远。屠惧,投以骨。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狼不敢前,耽耽相向。” 这一段选自清代蒲松龄《聊斋志异》,共九十七个词,其中单音词有九十五个,复音词只有“麦场”、“耽耽”两个。 第二,字和词并不是一一对应的。 尽管在造字之初是一词一字,后来由于词的分化派生,字的孳乳借用,异词同字和异字同词现象渐渐多起来。 异词同字现象 ① 甲:今臣至,大王见臣列观,礼甚倨。(《居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乙: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岳阳楼记》) ② 甲:形貌昳丽。(《战国策·齐策》) 乙:丽土之毛,可以活人者多矣。(《甘藷疏序》) ③ 甲:逝将去女,适彼乐土。(《诗经·王风·硕鼠》) 乙:唯闻女叹息。(《木兰诗》) 异词同字,有不同的原因: 一是同形字。造字时不约而同地取同一形体表示 不同的词。如“姥”,一是表示老妇,音“母”(如李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中的“天姥山”);一是表示外祖母,音“老”。 二是本无其字的假借。如,“女”表示女子;也借作第二人称“汝”(当然这个“汝”本身也是假借字)。又如“我”,甲骨文字形象戈,是武器形,假借为第一人称。 三是词义引申后派生出新词而未造新字。如“字”。 异字同词现象: ① 甲: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木兰诗》) 乙:至莫夜月明,独与迈乘小舟至绝壁下。(《石钟山记》) ② 甲:将军身被坚执锐。(《史记·陈涉世家》) 乙:公受珠,内所著披袄中。(《记王忠肃公翱事》) 丙:遂开门纳众。(《赤壁之战》) ③ 甲:累官故不失州郡也。(《赤壁之战》) 乙:然则予固不幸而遇张乎,生固幸而遇予乎!(《黄生借书说》) 异字同词原因有三: 一是重文(《说文》异体字),包括不同造字方法造的字(及不同方音造的字)和累增形符造的字(“累增字”)。如褎、袖一个字;桴、枹一字;网、罔(从网,亡声)一字。 二是通假。如,“罹”这个词写作“罹”,又可借“離”这个形体。“彫”(画、刻)又可写作“雕”。 三是累增形符,如,丘、邱;豆、梪。(累增形符的字,后来有了分工的,叫分别文,如莫、暮;复、復。在没有分工之前,造成一词异形。)连绵词的不同书写形式,也可以归入异体字。如猶豫、踌躇、踟蹰。 (二)单音词与古代汉语中的双音短语 古代汉语是以单音词为主的,特别是先秦的文言文,很少有双音词,即使常常两个字连起来用的词,有些表面上很像现代汉语

文档评论(0)

好文精选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