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脑囊虫病误诊1例分析
精品论文 参考文献
脑囊虫病误诊1例分析
洪 娜 (大连市金州区第一人民医院 辽宁大连 116100)
【中图分类号】R381【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5085(2009)18-0105-01
【关键词】 脑囊虫病 误诊 脑转移瘤
对脑猪囊虫病误诊1例分析如下:
1 病例特点
男,40岁。4个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头痛、恶心、呕吐,当地乡医予抗炎、甘露醇治疗症状缓解。4个月内反复发作并逐渐加重。2周前出现反应迟钝,表情淡漠。查体:Bp150/100mmHg,神志清楚,反应迟钝,双瞳孔等大等圆,对光反射灵敏,神经系统无阳性体征,心、肺、腹(—),未触及皮下和肌肉结节。实验室检查:血WBC12.2times;109,ESR19mm/h,尿便Rt、肝肾功能正常。CT:脑实质内多发圆形低密度灶,大小0.5-1.0cm,边界欠清,周围轻度水肿,考虑炉内多发囊性占位,脑转移瘤不除外。MRI平扫显示:脑内多发圆形或椭圆形囊性病变,大小0.5-1.0cm,T1WI以低信号为主,部分囊内可呈高信号;T2WI高信号。增强扫描后部分病灶呈不规则环形强化并结节状强化,周围水肿无强化,中线结构无偏移。MRI诊断脑内多发类圆形囊性病变,考虑转移瘤并出血可能。后经血清囊虫抗体(ELISA法)阳性,最后诊断:脑囊虫病。
2 讨论
脑囊虫病是我国常见的人畜共患性寄生虫病,是猪带绦虫的囊尾蚴寄生于脑内所致的脑病,感染方式常为患者感染猪带绦虫后,绦虫的节片反流入胃内后外壳被消化,虫卵进入十二指肠肠腔内经孵化逸出六钩蚴,蚴虫钻入肠壁系膜小静脉和淋巴循环至脑,或因患者吞食猪带绦虫虫卵,经血循环在脑内发育成囊尾蚴所致。囊虫病临床症状复杂多变,尤其是一些没有绦虫病史又无皮下结节的患者,诊断比较困难,容易与脑瘤、脑脓肿、脑血管病等疾病混淆,临床常致误诊,文献报道误诊率达21.9%-61.3%不等[1,2]。
本文病例没有明确的食用米猪肉史且无皮下结节和其他部位囊尾蚴感染的体征,故诊断较困难。
分析本例脑囊虫病主要有以下几点误诊原因:1.对脑囊虫病缺乏足够的认识,忽视了对流行病学料的分析。此例病人来自于内蒙古地区有食半熟肉及米猪肉史,且当地常有囊虫病例出现。2.对脑部症状未作详细鉴别诊断。脑囊虫病可发生于任何年龄,以青壮年多发,人体对活的囊尾蚴无明反应,因而临床上常无明显症状、体征,极少见神经系统局灶体征且多呈慢性起病;而转移瘤多发生于中年以上,亚急性起病,进行性加重,以颅内压增高突出,偏瘫等局灶体征明显。脑囊虫病可位于脑内任何部位,以脑实质多见,可分为脑实质型、脑室型、脑膜型和混合型[3];而脑转移瘤以大脑中动脉分布区多见,好发于灰白质交界区,80%的转移瘤位于幕上,20%位于幕下[3]。3.影像方面的鉴别诊断。脑转移瘤CT及MRI表现为单发或多发不规则囊状或实质性病灶,多见于大脑皮层或皮层下区,少数见于脑干、小脑,圆形或不规则的等密度、低密度或略高密度灶,占位效应明显,常有脑室受压、中线移位。有些病灶由于血运不足,中心坏死,液化呈囊样改变,酷似脑囊虫病,但转移瘤囊壁厚度不均,边缘锐利,且无囊虫头节。脑囊虫病增强表现呈均匀或点环状强化,壁厚薄均匀,中心呈点状或点环状强化[4]。4.实验室检查方面:脑囊虫病一般采用IHA、ELISA和IgG4检测血清和脑脊液抗体,以及检测血清和脑脊液CAg[5]均有较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但我院未开展这些检查,故诊断条件受到一定限制。
综上所述,本文病例误诊主要原因是对于不典型脑囊虫病认识不足,经验不足,忽略重要病史的询问及体格检查;没有及时行CT增强或MRI增强扫描及必要的试验室检查。今后,临床医生要提高对脑囊虫病的认识,认真对待,避免发生误诊误治。
参 考 文 献
[1] 李芳华. 脑囊虫病三例误诊分析[J].临床误诊误治,2005,18(10):749-750.
[2] 何远学,贾杰.脑囊虫病38例临床误诊分析[J].临床误诊误治,2000,13(1):22.
[3] 吴恩惠,戴建平,张云亭.中华影像医学中枢神经系统卷[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104,213.
[4] 翟宁,高建英.非典型脑囊虫病236例CT误诊原因分析[J].医用放射技术杂志,2003,2(12):82.
[5] 贾凤菊,黄炳成,付婷霞,等.脑囊虫患者血清特异IgG4水平与脑CT或MRI分型对照分析[J].中国寄生虫病防治杂志,1999, 12(4):269-270.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