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奋性氨基酸及其受体在创伤性脑损伤中的研究进展.docVIP

兴奋性氨基酸及其受体在创伤性脑损伤中的研究进展.doc

  1. 1、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兴奋性氨基酸及其受体在创伤性脑损伤中的研究进展

精品论文 参考文献 兴奋性氨基酸及其受体在创伤性脑损伤中的研究进展 梁开心 杨薛筠(通讯作者) 邓万洪 崔宏 孙勇 华言国   (重庆市万盛区南桐矿业公司总医院外三科 重庆 400802)   【摘要】 在创伤性脑损伤(traumatic brain injury, TBI)过程中,兴奋性氨基酸及其受体使兴奋性神经通路异常激活,产生一系列的兴奋性毒性,在继发性脑损伤过程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与急慢性脑损伤的发生、发展、预后和治疗等方面有着密切的关系。本文就近年来兴奋性氨基酸及其受体在创伤性脑损伤中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关键词】 兴奋性氨基酸;受体;创伤性脑损伤   【中图分类号】R7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6)15-0007-02   Research progress of excitatory amino acids and their receptors in traumatic brain injury Liang Kaixin, Yang Xueyun, Deng Wanhong, Cui Hong, sun Yong, Hua Yanguo., Nantong Mining Company General Hospital, Wansheng District, Chongqing City, Chongqing 400802, China   【Abstract】In the process of TBI (traumatic brain injury) , excitatory amino acids and their receptors cause abnormal activation of excitatory neural pathways, resulting in a series of excitotoxicity, which plays important roles in the process of secondary brain injury and also has close connection in the occurrence ,development,prognosis,and treatment of acute and chronic brain injury. In this paper, research progress of excitatory amino acids and their receptors in traumatic brain injury in recent years are reviewed.   【Key words】Excitatory amino acid; Receptors; Traumatic brain injury   兴奋性氨基酸主要指谷氨酸和天门冬氨酸。大量的研究证实兴奋性氨基酸不仅是中枢神经系统内重要的兴奋性神经递质,而且在神经系统营养、发育、神经元信息传递过程中起着重要的生理作用[1]。创伤可触发谷氨酸和天冬氨酸等兴奋性氨基酸失控性大量释放,脑损伤后兴奋性氨基酸水平明显升高,由此引起的继发性脑损伤是导致脑创伤后预后不良的重要因素[2]。因此.如何减少脑损伤后突触前兴奋性氨基酸的释放,抑制突触后兴奋性氨基酸受体功能,可能成为减轻多种原因触发的、兴奋性氨基酸介导的兴奋性毒性的有效途径。本文就??年来兴奋性氨基酸及其受体在创伤性脑损伤中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1.兴奋性氨基酸及其受体   兴奋性氨基酸主要指谷氨酸和天门冬氨酸,是中枢神经系统中最主要的兴奋性神经递质,其中谷氨酸是脑组织中含量最高的兴奋性氨基酸,其含量是天冬氨酸的3~4倍。在正常情况下,脑组织谷氨酸的浓度约为10mmol/L,细胞外约为0.6mmol/L。由于血脑屏障的阻挡作用,血液中的谷氨酸不能透过血脑屏障,因此正常情况下不能导致脑损伤。谷氨酸和天门冬氨酸对大脑皮层具有普遍、强烈的兴奋作用。天门冬氨酸主要分布于小脑、丘脑以及下丘脑;谷氨酸则以纹状体、大脑皮质、海马和小脑的含量最高。生理状态下,兴奋性氨基酸主要存在于神经细胞末梢的突触囊泡中,当神经末梢去极化时,就会释放出来,并与特异性的突触后膜受体结合,引起细胞内一系列第二信使的改变。在病理过程中,兴奋性氨基酸通过特异性受体介导的一系列神经损伤,最终引起细胞死亡的病理及生化反应即称为兴奋性氨基酸的神经毒性。   兴奋性氨基酸的受体分为离子型受体和代谢型受体。离子型受体使配体-门控离子通道,包括NMDA受体、AMPA受体、KA受体和L-AP4受体。NMDA受体激活主要使

文档评论(0)

xyz118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