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中国宪政的萌芽与发展
精品论文 参考文献 中国宪政的萌芽与发展 许义军 (武汉大学法学院,湖北 武汉 430072) 摘要:本文主要介绍宪政思想与宪法在我国的发展历程,阐述了从清末民初、新民主主义时期及建国以来我国宪政发展的时代特点,尤其是改革开放三十年宪政的发展,最后,展望了我国宪政的发展趋势。 关键词:宪政理念;宪政体制;公民权利 中图分类号:D911.0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6035(2013)06-0000-01 中国宪政的萌芽与曲折发展是近代中国具体国情同世界发展形势的产物。中国社会对宪政问题的思索始于侵略,西方列强的船坚炮利打开中国的大门,先进的、关切国家命运的爱国知识分子开始求索救亡图存之道,他们试图通过“君主立宪”挽救风雨飘摇的清王朝。然而士大夫的国家主义宪政思索在中国历史上过眼云烟。 中国自清末1908年8月《钦定宪法大纲》始,产生了十多部宪法与宪法性文件,反映了中国宪政与法治历程的艰难与曲折。中国的立宪过程大概可以分为四个阶段:清政府的预备立宪时期,辛亥革命与军阀的尝试立宪时期,南京国民政府时期和现今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时期。[1]中国的宪政经历了萌芽、发展与稳步确立的时期。从蒙昧走向成熟,法治精神和法治理念得到根本性的变迁,国家权力的结构和组织、公民权利保障,社会的法治思维都有极大的发展与进步。 随着辛亥革命的爆发,孙中山为了寻求一种新的治世之道,他提出了“国家宪法良,则国强;宪法不良,则国弱。强弱之点,尽在宪法。”因此他提出了“五权宪法”、“三民主义”等思想。由于混乱的中国现实、资本主义发展的滞后性及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孙中山的宪政方案最终无法实现。但他领导的资产阶级革命为国家政治体制的发展输入了新鲜血液,民主共和观念、权力分治思想、人权保障理念给蒙昧的中国社会一次大洗礼。“孙中山的理念和制度设计具有一定的宪政目的,正是由国民直接行使选举、罢免、创制、复议四项政治权能的意义上,孙中山认为“民主共和”国家才能真正建立起来。”[2] 十月革命之后,受到马列主义思???的推动,五四运动爆发,为中国政治、经济、文化的大发展注入了新鲜血液,推动了民主、自由思潮的发展,“德先生”和“赛先生”成为时代旋律。整个中国成为各种思想文化交锋的大舞台,中西文化,传统专制理念与现代政治文明激烈碰撞。“大总统”的逆行、“贿选宪法”的苦涩、“联省自治”的无奈、北伐成功的欢欣与接踵的血腥、民国宪法的终成正果和仓皇败离。[2]他们希望通过西方政治文明的“舶来品”来稳固军阀割据之基。这一时期,民族工业如雨后春笋,为宪政发展提供了社会基础,宪政领域也出现大量“舶来品”,西方先进政治制度原封不动的被引入,法律条文大量被原文搬用。军阀混战,严重破坏了宪政耐以存在的社会基础。这一时期主要的宪法性文件有1914年的《中华民国约法》、、1923年的《中华民国宪法》、1925的《中华民国宪法草案》、1931年《中华民国训政时期约法》及1946年《中华民国宪法》。他们的共同特点是引用了大量西方成熟的法律条文,他们都具有完整的结构,严密的逻辑。在公民言论、自由、财产等权利方面都有一定程度的描述。他们在本质上是为了维护割据,却都要粉饰以宪政之名,这一时期宪法也主要是工具价值的作用。另一方面,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马列主义在中国的广泛传播,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为中国宪政发展真正指明了新方向。 1934年,中国共产党在苏区颁布《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宪法大纲》,构建了一个新型的宪政体制,充分了肯定了人民的权利,同时,1939毛泽东发表《lt;共产党人gt;发刊词》、《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1940年又发表《新民主主义论》、《陕甘宁边区施政纲领》,同时创造性的提出三三制原则,这一时期我国宪政体制的发展也借鉴了苏联模式,吸收其发展历程中的优秀成分,使新型的宪政体制不断完善。“中国共产党不仅在自己建立和领导的根据地及解放区内实施新民主主义,而且还在国民党统治区内为争取民主宪政而斗争,反对国民党的独裁统治。” 在内战期间也不放弃争取和平统一,积极促成重庆谈判,争取建立民主联合政府。 1949 年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体会议通过了《共同纲领》,它是我国宪政史上第一部由全国各民族、各党派、各人民团体和各阶层民主人士的代表在充分民主协商基础上共同制定的大宪章,它规划了民主政治的发展方向,对我国民主宪政制度的建立和完善产生了重要影响。 为新中国的建立构建了一个划时代的蓝图。新中国成立之后,在新的政体上产生了第一部宪法“五四宪法”,它是全国各族人民在长期的内忧外患中探索救国救民的智慧结晶。因此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