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读、记、思、写、练” 马乃清
精品论文 参考文献 “读、记、思、写、练” 马乃清 马乃清 摘要:从1840年起,闭关自守的天朝大国被迫打开自己的门户。伴随着日益频繁的对外交往,中国对外关系史打开了新的篇章。高中《中国近代现代史》教材对此略有涉及,但由于篇幅所限,未能形成体系。本文拟分成六个部分,将160年的对外关系史稍加整理,并就一些问题进行探讨,以加深对中国近现代史的认识。 关键词:中国近代史;对外关系史;认识 一、古代中对外关系史的简单回顾 古代中国对外交流源远流长。从汉唐以迄明清,中外交流十分频繁。张骞、甘英、汪大洲、郑和等一连串闪亮的名字把中华文明与世界文明紧紧地联系在一起。特别是唐朝,对外文化交流达到前所未有的繁荣局面。外来使节、商人、学者、留学生、僧侣等竞达数十万人。京师长安更成为亚洲最繁荣的国际性城市。宋代的政治思想虽??保守,但经济上却发展了唐代的对外开放政策。宋太宗开平兴国年间(976-984) 在京设置榷易院,这是我国历史上最早的专业性办理外交中央机构。元丰三年(1080年),北宋颁布了市舶法,这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关于进出口贸易的经济法典。元代重建市舶行,各国商人来华者很多,马可波罗是最著名的人物。明朝是我国历史上对外开放政策的转折时期。明代初期,继续推行传统的对外开放政策。1405-1433年,郑和下西洋,影响深远。可是,明朝中期后,形势急转直下。一则倭寇骚扰西方列强窥伺,二则明代帝王沉溺于深宫,甚至不愿亲理朝政,更不用说去了解世界了。闭关政策逐步形成。 中国古代对外交往的最后一件大事是马嘎尔尼使华事件。我们都知道,打开中国国门的是英国镇民者。18世纪下半期,英国已经开始了工业革命,加快了在全球范围内寻求市场的步伐。中国自然成为英国在亚洲的首选目标。为此,英王乔治三世于l739年派遣马嘎尔尼率团来华,觐见乾隆皇帝,提出通商要求。据《清文宗圣训》记绒,乾隆接到报告后很高兴,认为英国使者万里来华朝贡,为盛世锦上添花。因此,乾隆帝下诏:“此次英古利贡使到后,一切款待,固不可踵事增华,但该贡使航海远来,观光上国,非缅甸、安南等处频年入贡可比……宜妥为照料,不可过于简略,致为远人所轻”。因此,马使团从踏上中国国土便受到地方和中央官员的殷勤接待,其规格之高、招待之殷甚至使马嘎尔尼本人十分感动。 二、近代对外关系的开端——十九世纪四、五十年代的对外交涉 1.屈辱外交的开端 鸦片走私由来已久。对鸦片走私的态度,朝廷分为两派也是众所周知的。道光帝从巩固自己的统治出发,任用林则徐禁烟,合情合理。虎门销烟后,林则徐宣布以“具结”为前提,恢复中英贸易。英国商务代表义律致函英国政府,鼓吹武装侵略。英国工商业资产阶级四处活动,进行战争鼓噪,促使英国内阁会议决定发布侵华战争,并于1840年7月获议会批准(271票对262票)。以后的事情大家都非常熟悉。道光帝始而抗拒,等英国人据广州、下定侮、入长江,封建统治者腐败、软弱的本性暴露出来,清政府派出议和代表,开始了中外关系史上屈辱的一章——商订《南京条约》,揭开了半殖民地半封建中国的序幕。 2.十九世纪四、五十年代的对外交涉状况 鸦片战年对中国社会影响至深。可是当时中国的统治者并未警醒,条约甫订,照旧歌舞升平。但是紧锁的大门毕竟被打开了。办理对外交涉,成为极不情愿却又无法回避的问题。清政府因应形势需要,开始设立一些机构衙门,办理外交。1843年,清政府设五口通商大臣,开始由两江总督兼任,1844年始为两广总督兼任,1859华移驻上海,1861年划归总理衙门管辖,同治年间改称“南洋通商大臣”。从清政府的这一安排上不难看出,清廷对洋人既恨又怕,把交涉事务推交地方官员办理,让洋人沾不着朝廷的边。这是典型的抗拒和躲避心理在作怪。由于自然经济的抵制及中国大部分老百姓的贫困,打开国门的中国未能如西方列强想象的那样迅速成为新兴市场。因此,英法等国提出了修改鸦片战争期间所订条约的要求 3.太平天国的对外政策 太平天国的对外政策,体现了如下特点:一是坚持独立自主,二是不承认不平等条约,三是愿意平等交往。但细加考究,太平天国对外政策与其立国纲领一样,未能摆脱农民阶级的狭隘,对外文书使用所谓“年年进贡,岁岁来朝”、“归顺我朝”“勤事天王”一类以天朝自居的辞令。因此,其对外政策也没有值得大书特书之处。 三、对外关系的转折:洋务外交(60至90年代) 中国近代真正的中外交往是从洋务运动开始的。洋务派外交总舵主奕认为:既要和外国讲信修睦,就需要一种平等交往体制。因此,他在善后全局“章程六条”中,第一条就是“京师设立总理各国事务衙门,以专责成。”1861年,清政府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