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老子道家“无为”思想的浅思.docxVIP

  1. 1、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对老子道家“无为”思想的浅思自春秋百家争鸣以来,诸子的思想开始成为影响整个中国社会文化发展和政治生活的重要因素,然而,对中国影响最大的,无疑是孔孟的儒家思想。自汉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以来,儒家思想成为了中国数千年来的核心思想。与此同时,也必然伴随着其他各家的逐渐衰弱,虽然他们依然或多或少的影响着政治与文化,但已经退出了与儒家学说平分天下,成为治国方针的竞争舞台,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就应当是老庄的道家思想。道家的学说虽然没有像儒家一样成为帝王所奉行的治国圣经,但是,在道家思想的基础上,发展起了中国最具影响力的本土宗教——道教,成为诸多名家隐士修身养德之道。儒道两家最终形成这样的格局,与二者的思想核心与政治主张有着莫大的关系。孔孟儒家的思想核心“仁、义、礼、智、信”,恰好满足了统治阶级封建集权的政治需求,因此成为了封建统治的工具;而老子道家的思想核心“无为而治”则与封建集权的统治是相左的,但确是隐士们所追求的崇高境界,因而成为了少数人追求的至高境界。也正是“无为”这一超然的思想使得追求世俗权力的统治阶级无法将道家思想作为政治统治的核心。老子的《道德经》中就在杨朱的思想理论基础上详细阐释了“无为”的概念,他号召人们顺应自然,反对圣智仁义,主张无为而治,韬光养晦,从治国和修身两个方面,号召人们以“无为”的精神处事为人,治国安邦。细细品之,笔者认为,道家的思想从境界上远远比儒家思想更加的深远和耐人寻味。治国——简政无为道家的治国理念,主要主张“无为而治”,其最基本的方法论基础,就是“法自然”,而所谓的法自然,就是要向天地取法,完全的表现出“自然”的模式和规律,顺应“自然”的法则,达到无为的状态。再这样的状态下,统治者应当是清新无为的,百姓则是无知无欲的,统治阶级就因为他的“无为”,与百姓形成了平衡的状态,国家就会兴旺发达,政权就会稳固,而百姓们就能够安居乐业。“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道德经》五章)统治者必须像天地对待万物一样对待百姓,公平公正,无欲无求,效法真正的天道,善待百姓,不因为自身的判断评价或决定,人为的造成关系的亲疏,事物的利害,人与人地位之间的贵贱差别,这样才能得到百姓的拥戴,做到不偏不倚,就能在政治竞争中始终在保持不败。“是以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化;万物作而弗始,生而弗有,为而弗恃,功成而弗居。夫唯弗居,是以不去。”(《道德经》二章)因而,老子认为,治国的关键并不是有很好的政策制度,也不要统治者频繁的施法号令,治国的关键反而在于做到真正的慎行贵言,少私寡欲,不要过多的扰民害民,让百姓自正,自行、自化、自富,“太上,不知有之;其次,亲而誉之;其次,畏之;其次,侮之。信不足焉,有不信焉。悠兮其贵言。功成事遂,百姓皆谓:‘我自然’。”(《道德经》十七章)真正好的统治者,应当让百姓感觉不到他的存在,所以必须摒弃自己对权力的追求,摒弃世俗的圣智、仁义、巧利的吸引和诱惑,真正的做到“法自然”,排除一切出于统治者个人意愿想法的干预,政策和法令对民众的干扰,更不能作威作福,压榨百姓,这样只会招致反抗,天下大乱。“不尚贤,使民不争;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不见可欲,使民心不乱。是以圣人之治,虚其心,实其腹,若其智,强其骨。常使民无知无欲,使夫智者不敢为也。为无为,则无不治”(《道德经》三章)在老子眼中,统治者应该是“无为”的,那么百姓也就应该是“无知”的,统治者的“无为而治”就是的现实生活中君主崇尚贤能成为扰乱人心,造成动乱的根源了,统治者只需要关心百姓的身体饮食等基本生活要素,削弱百姓的精神意志,使所谓的聪明人不能有所为,就没有了贪念和欺诈,民风就会回归淳朴的状态,“绝圣弃智,民利百倍;绝仁弃义,民复孝慈;绝巧弃利,盗贼无有。此三者,以为文,不足。故令有所属:见素抱朴,少私寡欲,绝学无忧。”(《道德经》十九章)在这样一个没有物欲横流和道德沦丧的社会,百姓没有奸诈的智慧和贪婪的私欲,民风才能淳朴,国家才能大治,统治才能无为,这样小国寡民的原始形态,正是老子社会政治理想的最高诉求。修身——清心寡欲老子的治国之道设想是好的,然而现实中,人的欲望是无休无尽的,在这样一个纷繁复杂的社会中,没有一个真正的圣人,想要实现那样一个可以“无为”而治的社会,人类的境界还远远不够,因此,“无为”的政治理念虽然可以被统治阶级部分的参考和借鉴,但在权力,物欲和肉欲的干扰下,老子心目中的那个社会即使到目前而言,还是理想的,更不用说数千年封建社会的统治者了。虽然,老子“无为”的治国之道在政治应用上并不被大举应用,但“无为”的另一个方面,却被一些有心追求崇高境界的人发扬起来,他们继承了老子思想的衣钵,将老子的思想与各家各派不断地融合形成了道教,而之所以可以形成这样一个庞大的宗教群体,正是在追求老子的修身之道的崇高境界。“载营魄抱一

文档评论(0)

1243595614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文档有任何问题,请私信留言,会第一时间解决。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7043023136000000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