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楝提取物对光肩星天牛生物活性和生理生化反应影响.pdfVIP

印楝提取物对光肩星天牛生物活性和生理生化反应影响.pdf

  1. 1、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河北农业大学硕士学位(毕业)论文 目前对光肩星天牛的防治一般采取以下措施:物理机械防治、化学药剂防治、生物防治和林 分对害虫的调控作用。 (1)物理机械防治 锤打卵和低龄幼虫、修剪有虫枝、人工捕捉成虫等方法,对降低虫口密度 有重要作用。 (2)化学药剂防治 危害较轻的中幼龄林,采取药剂防治。用绿色威雷一号或微胶囊菊酯防治。 用菊酯类农药在成虫羽化高峰期(6 月下旬)前后每隔7-10d 喷冠 1 次[22] 。对在韧皮部危害尚未进 入木质部的低龄幼虫用氧化乐果、敌百虫、溴氰菊酯等稀释0.1%左右涂干或喷干。树木高大喷雾 防治困难的林分可用树干打孔注射。 (3)加强营林措施,增强林分对害虫的调控作用 骆有庆等[23]认为杨树天牛灾害控制技术中,应 该建立多树种合理配置的防护林体系,树种配置时要注意:(1)因地制宜(2)适地适树(3)利用诱饵树 来保护目标树种。 (4) 生物防治 张波等(1999) 利用无纺布培养球孢白僵菌(Beauveria bsiana) 和布氏白僵菌 (B.brongniarti) ,在网箱内对光肩星天牛成虫的感染死亡率为61.1%,旱柳林地内防治光肩星天牛 成虫可以有 38%的感染效果。王素英等(1999)通过不同病原真菌对光肩星天牛幼虫致病力的测定 表明,粉拟青霉9101、球孢白僵菌Z28 和卵孢白僵菌寄生率均为100%,粉拟青霉Z28 为87.5%。 刘红霞等(1998)应用小卷叶蛾线虫的两个品系[Agriotas(A24)和 Beijing]不同浓度及不同的施 药方法,对光肩星天牛幼虫的田间防治效果的试验表明,对光肩星天牛 Beijing 品系的作用效果 优于A24 品系,以注射浓度7500 条/mL 为佳,幼虫虫孔减退率达86.4%。两个品系的防治效果 没有显著差异。 孙福在(1997)探索利用冰核细菌(INA)作为促冻杀虫剂,为控制天牛危害提出了新的措施。用 [24] 光肩星天牛幼虫试验,INA 能在昆虫体上起到己源冰核作用,提高虫体的结冰温度 。 近二十年来,由于化学农药在使用中产生的残留及抗性,使水果、蔬菜、粮食的食物种有害 物质的残留过高,这严重威胁到人类健康。由于高毒杀虫剂带来了很严重的负作用,白僵菌在野 外条件下,对气候条件要求较高(主要是湿度) ,很难达到较为理想的防治效果,在使用中受到了 一定限制,防治效果也不是很理想,人们逐渐将目光转移到低毒、高效、环保的生物农药筛选和 开发上来,印楝素便是其中一种。 1.2 印楝的概述 印楝,英文名Neem ,拉丁学名Azadirachta indica A.Juss ,楝科(Meliaceae)楝属[25,26](Melia L.) [27,28] 。印楝树的原 是一种喜温耐旱的速生常绿乔木,被美国农业部誉为“可解决全球问题之树” 生地在南亚及东南亚地区,用途非常广泛,如可改善防治干热地区的荒漠化、提供木材及燃料、 作为行道树木美化市容和天然植物杀虫剂的来源等,最近 30a,非洲、美洲及澳大利亚等国家和 地区纷纷引种。我国继1986 年首次在海南省引种印楝成功后,又于1995 年在云南省大面积引种, 目前已造林成活1666.67hm2[29,30] 。印楝杀虫剂是当今世界公认的最优秀的生物农药之一,其国际 影响与市场空间日益扩大[31,32] 。国内外大量的研究表明,在印楝的种子、叶、树皮、枝条等部位 中含有多种杀虫活性物质,其中以印楝素的杀虫活性最强[24] 。1928 年,Chopra R.[33]首次了报道 印楝树中具有杀虫活性物质,1942 年,Siddiqui S.[34]首次从印楝油中分离出三种物质,分别命名 2 印楝提取物对光肩星天牛生物活性及生理生化反应的影响 为nimbin 、nimbidin 和nimbinin 。1968 年Butterworth J.H.等首次从印楝种核中分离出印楝素纯品 [35] [36] ,1975 年Zanno P.R 等提出了印楝素分子的假设结构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明若晓溪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