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美国电影看黑人女性意识觉醒.docVIP

  1. 1、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从美国电影看黑人女性意识觉醒

从美国电影看黑人女性意识觉醒[摘要] 电影《宠儿》以“镜头中的魅影”代替小说中的人物形象,原有的意识流动的人物心理空间被物化的意象与外部视角情节所代替,电影以新的视像方式,更生动传神的展示了黑人女性意识觉醒的全过程,阐释了黑人女性只有冲破种族压迫、性别歧视与精神枷锁,才能获得真正意义上的自我解放。 [关键词] 《宠儿》 电影 黑人女性 觉醒 doi:10.3969/j.issn.1002—6916.2012.19.024 1993年托尼·莫里森(Toni Morrison)在其后现代小说《宠儿》中塑造了文学视野中的非裔美国人族群,获得了美国小说普利策奖,并一举摘下诺贝尔文学奖的桂冠,成为当今美国文学史上第一位获此殊荣的黑人女性作家。《宠儿》在1998年被搬上银幕,由美国著名电视主持人奥普拉·温芙蕾(Oprah Winfrey)饰演塞丝。《宠儿》从小说到电影的二次建构,把小说中的人物转变成“镜头中的魅影”,更鲜明的体现出黑人女性意识的复苏和觉醒。 一、电影:小说的二次建构 故事发生在1873年,奴隶制已经被废止,但黑人依然沉浸在过去的创伤阴影中。主人公女黑奴——塞丝,携子女逃出奴隶庄园,却又被奴隶主追到,为了使自己的儿女不再重蹈做奴隶的悲惨命运,她杀死了大女儿——宠儿。宠儿的冤魂多年来一直在家里肆虐,导致塞丝的两个儿子离家出走;加速了婆婆贝比·萨格斯的精神崩溃和死亡;使小女儿丹芙养成了幽闭、孤僻的性格,她甚至去诱惑塞丝的情夫保罗·D,将他赶出家门。为了复仇于塞丝,宠儿不择手段的侵占着塞丝全部的爱,塞丝终于走到了精神崩溃的边缘。最后成长起来的小女儿——丹芙和黑人民众一起帮助塞丝摆脱了宠儿,重新开始面对新的生活。[1] 小说与电影是两种截然不同的艺术门类,但经典小说一直是电影的重要内容来源。在小说到电影的改编过程中,电影对小说完成了二次创作。改编后的影片《宠儿》忠实于原著的主题思想和画面意象,尽可能地使用了原著的对白。电影相对于小说的叙事模式有一些改动:小说表现的心理空间经过电影艺术的视像特征再创造,原有的隐喻化的、意识流动的人物心理空间由物化的意象与外部视角情节取代,以新的视像方式诠释主题。[2]改编后的电影《宠儿》通过三代黑人女性的成长过程展示了黑人女性意识觉醒和自我拯救的全过程。 二、贝比·萨格斯:历史的创伤性记忆 贝比·萨格斯被奴隶生活毁了一切,“那些白鬼夺走了我拥有和梦想的一切”,她说,“还扯断了我的心弦。这个世界上除了白人没有别的不幸。”[3](P106)贝比成为自由人之后,意识到了她的身体再也不属于奴隶主了,她终于拥有了完整的、属于自己的身体。她头脑中思绪清晰:“这双手属于我。这是我的手。”[3](P168)这时的贝比·萨格斯已经有了初步的觉醒意识。认识到身体的重要性才是自我意识开始觉醒,这将是之后一系列复杂的自我认同过程的第一步。贝比认识到了身体的价值,为了感谢上帝恩赐给她的自由,成为一名“不入教的牧师”,在“林中空地”布道时,她呼吁所有的黑人同胞热爱那被白人蔑视的肉体:“热爱它。强烈的热爱它。”[3](P104)贝比意识到黑人的身体价值,这无疑是其自我意识觉醒的开始。但是,这初步的自我意识却被扼杀在亲眼目睹儿媳杀死孙女的惨痛一幕,并从此心灵崩溃,逃遁到色彩的世界中。 电影《宠儿》对“林中布道”的创造性改写在叙事语言的客观化和对场景内容的重新组构中都有所体现。在电影中,“林中布道”超越了作为主人公主体回忆的层面,三次有序地重现与修订,推进了主题思想表达的深化与升华。三次对林中布道的镜头闪回都有着同样的构图画面:俄亥俄州的树林,黑皮肤的人群合围歌舞,簇拥着讲演者,即赛丝的婆母贝比。镜头推近到贝比饱经风霜的面部,从她深邃的眼眶和厚厚的嘴唇中缓缓吐出对人们的要求。贝比要求人们“说出心中的感觉”,要求人们跟随她说出具有象征意义三个关键词——“爱”、“尊重”与“团结”。这三个意义递进的关键词构成了三个“林中布道”场景的核心,并暗示了黑人女性在战胜种族歧视、表达自我身份时最重要的推动力。只有团结才能战胜种族歧视与社会不公,电影中将黑人女性从自我觉醒到族群团结、合作的思想层层深入,在片尾达到高潮,成功地体现了视像叙事的优势,成为电影改编中的一大亮点。 三、塞丝:“迷失”之后的“觉醒”与“自我拯救” “幽灵宠儿”的母亲——塞丝一直是一个有着强烈自觉性的人物。她13岁时来到“甜蜜之家”,这个所谓的“甜蜜之家”曾给她许多渴望与梦想。当黑尔向她求婚时,她曾经幻想着会有一个像样的婚礼。“得有个仪式,不是吗?来个牧师,跳跳舞,一次聚会,总得有点什么。”[4](P33)此时的塞丝正处于迷失中。但是在听到“学校老师”和他的学生们有关“属性”的谈话之后,塞丝第一次感觉到,在白人眼里黑人与动物是一样的:白人

文档评论(0)

linsspace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