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高位保留灌肠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42例.docVIP

中药高位保留灌肠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42例.doc

  1. 1、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中药高位保留灌肠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42例

中药高位保留灌肠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42例关键词 慢性肾功能衰竭 中药灌肠 临床观察 慢性肾功能衰竭是由各种原因造成的慢性进行性肾实质损害的一组临床综合征。该病后期,西医主张透析和移植,但其昂贵的费用不能被大多数患者所接受。经过多年来的临床实践,笔者采用中药高位保留灌肠的方法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不仅有效缓解临床症状、改善肾功能,而且操作简便、费用低廉、无明显毒副作用,易于被病人广泛接受。现将自2003年4月~2008年4月应用中药高位保留灌肠方法治疗42例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的疗效观察总结如下。 1 一般资料 82例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均符合王海燕主编的《肾脏病学》第2版,肾功能不全分期诊断标准,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42例,男20例,女22例,年龄22~71岁,平均49.5岁,病程64~128个月,平均98.5个月,其中血肌酐在186~442μmol/L27例,445~707μmol/L15例;对照组40例,男21例,女19例,年龄18~69岁,平均47.5岁,病程61~124个月,平均97.8个月,其中血肌酐在186~442μmol/L25例,445~707μmol/L15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2 治疗方法 对照组:采用优质低蛋白低磷饮食,维持足够热量供给,根据病情结合利尿、控制血压、纠正酸中毒、纠正贫血、补钙等对症处理。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中药高位保留灌肠疗法,基本方:生大黄10~30g、生牡蛎、黄芪、蒲公英各30g,丹参20g。加减:湿热偏重者,加黄柏15g,黄连10g;寒湿偏重者,加附子、桂枝各15g。以上方药浓缩煎至200ml,待药液温度降至37℃左右,清空肠道,选用经石蜡油润滑的细胶管缓缓插入肛门至20~30cm,缓慢滴入药液(一般在20~30min之间滴完),保留时间在0.5~2h,每日灌肠1次,12天为1疗程,间隔3天后再用1疗程,1个月后判定疗效。 3 治疗结果 3.1 疗效判断标准[1]: 参照中西医结合会肾脏病诊断与治疗及疗效标准专题讨论纪要中的标准。显效:症状减轻或消失,肌酐清除率(Ccr)增加≥30%或血肌酐、尿素氮下降≥30%;有效:症状减轻或消失,Ccr增加≥20%或血肌酐、尿素氮下降≥20%;无效:症状无改善,肾功能无明显改善或恶化。 3.2 治疗结果: 经治疗1个月后,治疗组42例中,显效14例,有效23例,无效5例,总有效率88.1%;对照组40例中,显效8例,有效19例,无效13例,总有效率67.5%。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 4 体会 慢性肾功能衰竭病人主要是由于肾功能减退引起代谢产物潴留,水、电解质、酸碱平衡紊乱。其中医病机为本虚标实,脾肾衰败,瘀血内停,湿热、湿浊、水毒潴留所致[2]。中药灌肠疗法是根据“开鬼门,洁净府”、“去宛陈?”的中医理论,运用通腑导泻、活血化瘀、清热解毒、补气补血、调整阴阳等方法,从而能够延缓肾脏纤维化进程、提高人体免疫力、纠正贫血、改善临床症状、降低血肌酐、尿素氮的一种治疗方法。灌肠方中大黄具有通腑泄浊、泻火解毒、活血化瘀之功;生牡蛎具有收敛固涩作用,防止大黄泻下太过,并加强排毒作用;丹参具有祛瘀生新、活血通络的功能;黄芪具有补气健脾、利水消肿的作用,保护肾小管、减轻肾间质纤维化、延缓慢性肾功能衰竭的进展;蒲公英清利下焦。再根据中医辨证,湿热偏重者,加黄柏,黄连,加强清热燥湿作用;寒湿偏重者,加附子,桂枝,两者具有温里散寒作用,有利于温化湿浊,恢复膀胱气化功能。以上诸药合用,补而不峻,泻而不猛,攻补兼施,标本同治,从而延缓肾功能衰竭进展。 5 参考文献 [1]叶任高,陈裕盛,方敬爱.肾脏病诊断与治疗及疗效标准专题讨论纪要[J].中国中西医结合肾病杂志,2003,4(6):355. [2]博玉素.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50例临床观察[J].实用中西医结合杂志,1998,11(5):455. 收稿日期 2008-12-18 1

文档评论(0)

docman126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7042123103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