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名】小儿血管瘤【英文名】pediatric hemangioma 【缩写】 【别名 .PDFVIP

【疾病名】小儿血管瘤【英文名】pediatric hemangioma 【缩写】 【别名 .PDF

  1. 1、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疾病名】小儿血管瘤【英文名】pediatric hemangioma 【缩写】 【别名 .PDF

【疾病名】小儿血管瘤 【英文名】pediatric hemangioma 【缩写】 【别名】hemangioma of children;pediatric angioma;pediatric angioneoplasm;pediatric haemangioma;pediatric hemartoma;pediatric vascular tumor;儿童血管瘤 【ICD 号】D18.0 【概述】 血管瘤 (hemangioma)是由胚胎期血管网增生所致。是小儿常见病,可生长 于身体的任何部位,以皮肤和皮下组织多见。 血管瘤是一种先天性发育异常,属于错构瘤,而非真性肿瘤,具有畸形和 肿瘤的双重特性。在胚胎早期,原始血管是一种单纯由内皮细胞组成的管状 物,随着组织器官的发育,逐渐分化成为许多血管丛,如果血管丛在体表和皮 下组织发生不规则的局部增生,成为血管瘤。 【流行病学】 Wood(1912)首次报道本症,是小儿常见病,发病率为 1%~2%,其中 70%~ 90%见于<1个月龄新生儿。早产儿(妊娠期30周,体重 1500g)多见,发生率可 达23%。尤其是毛细血管瘤和混合型血管瘤。女性较男性多 1~2倍,血管瘤组 织中可测出较高水平的雌激素受体,说明雌激素在血管瘤发病过程中起一定作 用。 血管瘤多为单发,约有 1/5病例属于多发。多发性血管瘤病人大部分在 身体一侧,一般不超过身体中线,只有 10%左右多发性血管瘤发生在身体两 侧。有人发现血管瘤有家族史的病人占 10%,可能与遗传有关。有人作过血管 瘤与 HLA的关系研究,在一个家族中发现数名病人与HLA-B40有关。但目前尚 缺乏分子生物学方面的研究。 【病因】 血管瘤的分型繁杂,我们通常按以下的传统分法: 1.毛细血管瘤 包括新生儿斑痣 (表皮毛细血管瘤)、皮内毛细血管瘤 (橙红 色斑、葡萄酒色斑、蜘蛛痣)、草莓状毛细血管瘤。 2.海绵状血管瘤和混合型 (毛细血管和海绵状)血管瘤。 3.蔓状血管瘤。 4.血管瘤性综合征 遗传性出血性血管扩张征 (Osler-Weber-Rendu Disease)、斯特奇-韦伯综合征 (Sturge-Weber Syndrome)、林道-希佩尔综合征 (Lindau-von Hippel Syndrome)、马富西综合征 Maffuccis Syndrome)、克-特 二氏综合征 Klippel-Trenaunay)综合征。 【发病机制】 1.发病机制 血管瘤的增生有 2 种学说,一种是雌激素学说,即雌激素扩 张微血管作用及通过特异性受体刺激血管瘤细胞分裂和增殖,因而促进了血管 瘤的增长。另一种是肥大细胞学说,因为它能释放 分泌多种生物活性物质, 直接刺激内皮细胞增生。一般血管瘤有自然消退的可能,70%~80%的草莓状血 管瘤,5%~50%的毛细血管海绵状混合瘤,在出生后 1~3 年 内自行消退。过程 为:先停止增大,表面中央颜色变浅,然后出现白色纹理,最后消退,不留痕 迹 。 2.病理改变 草莓状血管瘤和毛细血管海绵状混合瘤在光镜和电镜下的结 构大致相同 。可见大量毛细血管、微静脉和小静脉形成的血管丛,内皮细胞增 生活跃。电镜下,内皮细胞呈扁平状或椭圆形,内皮细胞外围有连续 的多层化 基膜,在生长期和静止期内,肥大细胞数目甚多。葡萄酒色斑、橙红色斑与海 绵状血管瘤和蔓状血管瘤的光镜下结构差异较大,但内皮细胞的超微结构基本 相同 。三者 的内皮细胞均呈扁平状、体积小、胞质 内细胞器不发达,仅见少量 线粒体、内质 网等,甚至缺如。 【临床表现】 血管瘤可生长于身体的任何部位,但以皮肤和皮下组织多见,其次为口腔 黏膜和肌肉 ,骨骼、肝、脾、颅 内也可发生,而消化道、肾、心、肺等罕见。 1.毛细血管瘤 (1)新生儿斑痣:又称表皮毛细血管瘤 (capillary hemangioma),是一种淡 红色或蓝色的表皮变色,通常位于头顶中线后部、颈部或骶部,出生时即存 在,一般在数月内逐渐 自行消失,无需治疗 。 (2)皮内毛细血管瘤:有3种临床变异型,出生后即有。特点是在真皮内呈 现有成熟的内皮细胞组织型毛细血管。多位于感觉神经分布的区域,如三叉神 经 。 ①橙红色斑:是一种从橘红色到铁锈色的斑块,平坦而不高出皮肤表面。 多在前额、上眼睑、鼻孔、枕等部位,压迫可褪色,不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wangsux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