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浅述中国历代官印纽式与印材演变
浅述中国历代官印纽式与印材的演变 印章起源甚早,据《汉书“始有书契,至于三王,俗化雕文,诈伪渐兴,始有印玺,以检奸萌”。殷商时期,刻字尤为盛行,但印面并无本来意思,只是一种记事的方式与符号。许慎《说文解字》云:“印,执政所持信也。”这充分说明印章是权利与信用的象征。自春秋战国起,历代都在使用,印章纽式、材质上、篆法、大小形态各异。所谓印纽,就是印背高起,有孔可以穿带。钮,又作纽。本文试从印章纽式变化及印材的革新为线索,来说明中国历代官印纽式与材料的演变
一、春秋战国
春秋战国时期(前770-前221年),印章称作“玺”“尔”等名称,官印主要在官员的任命、官器物制作及铭记时使用。战国时期官印材质有铜、玉、陶三种,以铜为主,铜、玉印的运用尚无明显的等级规定,玺印纽式有坛纽、鼻纽、橛纽等。代表玺印:铜橛纽“大府”?b(战国5.4×6.1 cm),铜鼻纽“大车之?c”?b(战国2.9×3.0 cm)
如图1、2所示
二、秦汉时期
秦汉时期(前221-220年),是中国篆刻史上一座高峰,秦朝推行“书同文”的玺印文字,纽式趋向统一,与中央集权政体相适应的官印制作开始确立,至西汉趋于完备,秦汉官印可分“官名印”与“官署印”。到两汉官印制度完善,等级尤为明显,在官印的纽式上与材质上有严格要求,纽式以鼻纽、龟式为主,印面尺寸2.4 cm左右,官印材质有金、银、铜、玉四种,玉印最贵,只帝后玺印方可用玉。代表印章:铜鼻纽“??丘左尉”(秦2.4×2.4 cm,通高1.1 cm),“广陵王玺”(东汉
2.1 cm)。如图3、4所示
三、魏晋南北朝
魏晋南北朝(220-589年),官印主要还是汉承秦制,印文采用凿印方式,沿袭了汉急就章的风格,但线条放纵、率意富有刀感,一改汉官印平整、呆板的传统,由实用性向艺术性转变,对后来明清流派印的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这时,官印在大小、纽式上,与东汉难以区分,仍以鼻纽、龟纽为主,将军印也多如此。材质以金、铜为主,据《晋书“文武官公,皆假金章紫绶,著五时服。”说明金官印当时被广泛用于官员授职,可惜现存世不多,以北齐“太原公章”最为著名
陈松长著《玺印鉴赏》载:“其龟纽的形制与东汉后期风格接近。龟首略长,斜向前上方伸出,龟体长、背略平,两侧呈坡状,四腿呈屈曲状,嘴、爪刻、纹清晰,背甲多施重环文,甲边刻鳞纹”。魏晋南北朝时,由于战乱,各诸侯及少数民族各自为政,官印纽式的制作没有固定的范式,造型各异,如:骆纽、蛇纽、羊纽、马纽、兔纽、鹿纽、古兽纽、螭纽。这一时期作品有:“鹰扬将军章”(东晋2.3×2.3 cm,通高2.9 cm),“亲赵侯印”(晋2.5×2.5 cm,通高2.2 cm,见图5)
四、隋唐五代时期
隋唐五代时期(581-960年),官印一改隋以前的旧制,把秦汉时期的官职印,逐步变更为以官府衙门名称为印文的官司印。唐废除了官印中“章”称谓,官印出现龙型纽,现在已没有实物可以参考。白文官印变为朱文大印(5 cm左右),由于此时印章体积大,不宜佩带,因此纽式逐步由鼻纽转变为长空环纽,到五代又改为无孔的橛纽,代表印:中书省之印(唐5.7×5.6 cm,通高3.9 cm),齐王国司印(唐5.3 cm,通高约3.6 cm)。如图6、7所示
五、宋辽金元时期
宋辽金元时期(960-1368年),《宋史》记载:“宝用玉,篆书,广四寸九分,厚一寸二分,填以金盘龙纽”。宋以后各朝代御宝不再使用传统的螭虎,而都改用龙纽,现在宋代的御宝龙玺已荡然无存。官印由当时的中央政府机构统一铸造,材质以金、铜、玉为主,普通官员的纽式仍然为橛纽,印文基本为朱文,篆法以叠文为主,字型盘旋缭绕,官印尺寸在6 cm左右,官印背面由工匠刻款,印款率意天真,颇得古趣,对后世明清文人印的形成与发展起到了催化作用
由宋到元,官印的尺寸、体量进一步增大,纽式雕刻的繁琐程度及官印的等级制度进一步增强,符合当时中央集权政体的需要,也促使工匠大国的形成。这时期代表作品有:“宋宣抚处置使司随军审计司印”(宋5.5×5.5 cm,通高
4 cm),“太尉之印”(元10.0×
10.0 cm,通高9.5 cm)
六、明代
明代(1368-1644年),据《明史》记载,明初有御宝十七种,至嘉靖年间又增加七宝,合称“二十四宝”。这一时期纽式由前期的方片橛纽变为椭圆状的橛纽,直纽是上小下大的椭圆柱状印纽,从宋、金、元官印中使用的方扁形橛纽演变而成,高度几达宋、元印纽的二倍。印体均作长方状,边长8厘米,宽4厘米。《明史“正一品官印银质,三台。正二品、从二品印均银质,二台。正三品官,除顺天、应天二府印银质外,其余均铜印,无台。正一品官印边长明尺三寸四分,以下依官品递减。”九品以下未入流之小官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