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筝艺术的传承与发展.pdfVIP

  1. 1、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古筝艺术的传承与发展.pdf

铜陡 院 辛f;)2oo5年第1期 古筝艺术的传承与发展 盛 霞 (铜陵学院,安徽 铜陵 244OOO) 摘 要:作为民族乐器大家庭中的成员之一,筝,素以古朴、典雅、端庄、传情而赢得人们的称誉。历代的诗词歌赋中,都不 乏对筝的赞美,喻为“仁智之器”、“众乐之师”。本文从三个方面对古筝艺术发展的历史、古筝艺术优秀传统的继 承和发扬进行了细致的阐述。 关键词:古筝艺术;传统;继承;发展 中图分类号:J63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0547(2005)01—0102—02 。 古筝是我国最古老、最富有特色的民族乐器之一,其音 呜歌》、《相和歌》阶段,还是在唐代绚烂多彩的歌舞艺术和音 色浑厚明亮,优美华丽,既擅长表现行云流水的意境和细腻 乐中:无论是在明清以来的“西调”戏曲音乐,还是在质朴独 委婉的情调,又能抒发慷慨激扬、气贯长虹的豪情。古人曾用 特的“榆林小曲”的地方民间音乐中,具有丰富表现力的筝自 “弹筝奋逸响,新声妙入神”、“坐客满筵都不语,一行哀雁十 古至今一直起着重要的作用,其绵亘久远,形成了筝乐传统 三声”的生动诗句来描绘古筝艺术所达到的令人神驰的境 割不断的血脉。 界。其出神入化的艺术魅力和浓郁的民族特色,深受人民大 二、古筝艺术的继承 众的喜爱。 任何一个音乐作品的艺术特色。既有继承性,又伴随时 一 、 古筝艺术的优秀传统 代的进程、审美观的变化而不断演变。纵观我国各门音乐艺 漫长的历史长河,流淌着我国各民族人民用自己辛勤的 术的发展历程。都离不开这个规律,古筝艺术也不例外。艺术 劳动和智慧创造的丰富多彩的民族音乐文化水脉。古筝艺术 是一种社会意识形态。它是时代的产物。古筝艺术和整个音 就是祖国传统音乐文化水脉的重要组成部分。 乐艺术一样。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都反映着每个时代 早在春秋战国时期 (约公元前2世纪),古筝就广泛流 的社会生活和观念意识。只要我们研究一下传统筝曲,就可 传,距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所以人们常常称之为“古筝”。 以清楚地看到。首先是社会生活对筝曲作品起着决定性的作 当时它作为声乐的伴奏乐器在秦国(今陕西省)流传。《史记. 用和影响。任何一首传统筝曲必然反映出时代生活特征,从 李斯列传》中有记“夫击筝Ⅱ口缶、弹筝、博髀而歌呼ogog快耳 而带着产生它的那个时代的印记。人们常说:“民歌是时代的 目者。真秦之声也”。因而,古筝又有“秦筝”之称。 镜子和回音壁。”优秀的古筝乐曲与民歌一样,也是源于生活 在漫长的历史变迁中。秦筝也随着东渐南移,并在和当 原形的“艺术变形”。通过演奏者的弹奏,在琴弦上唱出时代 地的戏曲、说唱和民间音乐的结合中形成了许多各具特色的 的旋律。是另一种形式的时代的“回音壁”。 风格和流派。其中主要有在河南大调曲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近年来。古筝艺术呈现出令人可喜的局面:多种多样的 分为唱腔牌子曲和板头曲两部分的河南筝派;有在演奏中常 流派风格得到进一步发展:传统曲目及新创作品在群众中较 与山东琴书的演唱活动结合在一起、以大板曲为主体的山东 广泛地流传;老一代筝家为培养后继者呕心沥血;中青年筝 筝派:有流行于广东潮汕地区以及闽南一带,以演奏潮汕地 家人才不断涌现;业余古筝爱好者越来越多;演奏形式也由 区特有曲调弦乐和细乐为风格特点的潮州筝派;有流行于广 独奏、为歌唱伴奏发展为重奏及合奏。古筝从一种民间流传 东大埔、梅县、汕头一带与洞萧、琵琶、三弦、椰胡一起合奏 的乐器。普遍走上音乐学院的课堂和音乐厅,成为一种规范 的、极具古朴典雅风格的客家

文档评论(0)

yingzhiguo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5243141323000000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