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古筝艺术的传播与嬗变论纲.pdf
山东省农业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05证 第21卷 第1期
古筝艺术的传播与嬗变论纲
李 婷 婷
(聊城大学艺术学院音乐系,山东聊城 252059)
摘要:在近三千年的历史沧桑中,古筝艺术与时俱进,其传播与嬗变大体经历了秦汉魏晋南北朝与隋问的初兴而
至逐渐发展、唐宋元明清间的鼎盛而趋平缓演进、民国迄今问的衰微而臻再造辉煌三个时期。
关键词:古筝艺术;传播;嬗变;三个时期
中图分类号:J6 3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7 540(2005)01-01 2卜03
古筝这一我们华夏民族独创的最古老的弹拨乐器,早在 筝”,这显然是对于 “真秦之声”有所忌讳。但其时的民
春秋战国时期,就在甘肃、陕西和青海一带非常盛行,迄 间酒会却往往以弹筝击缶为主要的音乐活动。不过那时艺术
今已有近三千年的历史。近三千年的历史沧桑,诸多古乐器 上还比较粗糙,尚“无要妙之音,变羽之转 21(卷七慷
或销声匿迹,或成了仅供观赏的古董;而古筝却与时俱进, ㈠。
以它独特的形制、丰富的表现力、优美的乐音、古雅的东 稍后,筝艺有了较大的发展,引起了文人士宦的注意,
方神韵赢得了一代又一代人的普遍喜爱,一步步走遍神州大 一些王公贵族、文人骚客皆为之倾倒,竞相习弹,蔚然成
地,走进周边国家,走向世界。回顾古筝艺术悠久漫长的 风;汉代的宫廷也开始较为普遍地用筝为乐府服务了。后汉
发展史,其传播与嬗变大体经历了三个时期。 的侯瑾在 《筝赋》中说:“若乃上感天地,下动鬼神,享
一 、 秦汉魏晋南北朝与隋——初兴而至逐渐发展期 祖 (祀)祖宗,酬酢嘉宾,移风易俗,混同人伦,莫有
筝,还被称为宝筝、瑶筝、银筝、玉筝、钿筝、素 尚于筝者矣。”…‘ 集卷 十口 这说明筝在汉代表现力已经相当
筝、锦筝、云筝、鸾筝、鸿筝、呜筝、清筝、哀筝、 地丰富,成了雅俗共赏的高尚乐器。曹魏时期的阮璃也著有
横筝、卧筝、掐筝、掬筝、故筝、云和筝、吹云筝、绿 《筝赋》一篇,他这样地描述筝:“惟夫,筝之奇妙,极
云筝、玳瑁筝、长离、簧篥、雕桐、仁智器、绿云垂等, 五音之幽微,苞群声以作主;冠众乐而为师,禀清和于律
名目繁多,但在古代文献典籍中,多称其为秦筝。究其原 吕……”[。]c 卷 十口 竟至把筝推崇为 “众乐”之 “师”
因,大概是春秋战国之际,筝即已先在秦地广泛流传了。李 了 。
斯在 《谏逐客书》中说:“夫击瓮叩缶、弹筝搏髀而歌呼 随着筝的流传与普及,这件乐器本身也在不断地改进和
呜呜快耳者,真秦之声也;郑卫 《桑间》、《昭虞》、 完善,形制有了飞跃性的发展。它初始的形制非常简陋粗
《武象》者,异国之乐也。”这里把弹筝视为 “真秦之 糙,可能是将较大的圆竹筒对剖为两半的形状,《礼·乐
声”,并与郑卫 《桑间》诸乐相提并论,即说明大概在秦 记》的佚文说它是“五弦筑身也’,【4](卷上)。后来经过九弦
始皇建国之前的春秋战国时期,筝乐已盛行于秦地民间。时 的过渡,到战国末期即发展成为十二弦;和筑近似的竹制形
至今日,在陕西榆林地区 (原属于三秦故地),用筝给榆 体也变成了木制,魏时已经用梓木来做筝,到了梁代则出现
林小曲伴奏仍然是人们喜闻乐见的娱乐形式 此外,筝在赵 了音质优越的桐木筝,有的还装饰了玳瑁等;其形状也变得
国等地也有所流行。崔豹 《古今注》即日:“邯郸人有女 如瑟了。当时,六尺长的上圆下平的筝身,上张十二条弦,
名罗敷……出采桑于陌上,赵王登台见而悦之,因置酒欲夺 高高的柱子,弦急声高,多用骨甲代指,演奏中有了“大
焉。罗敷巧弹筝,乃作 《陌上桑》之歌以自明,赵王乃 兴小附,重发轻随”[。]‘卷 十口 璃‘筝赋’ 的勾搭以及撮弦、
止。”…c =十几卷,但这时筝乐只是流传于民间,尚未被上层 促柱等手法。十二弦筝在形制、外观以及音乐表现上可能都
社会接受而登上大雅之堂。 已相当成熟,所以稳定地流传了八百多年,直到梁陈时代才
秦始皇统一中国后,筝的流传范围则扩大到了山东、河 有十三弦筝出现。在古代筝一直主要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