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书》与高句丽金石文字里的谱系.docVIP

《魏书》与高句丽金石文字里的谱系.doc

  1. 1、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魏书》与高句丽金石文字里的谱系

《魏书》与高句丽金石文字里的谱系   《魏书·高句丽传》中,载有高句丽人“自言”的传说与王系,兹录如下,由此可窥见高句丽人的“自订王系”:高句丽者,出于夫余,自言先祖朱蒙。朱蒙母河伯女,为夫余王闭于室中,为日所照,引身避之,日影又逐,既而有孕,生一卵,大如五升。夫余王弃之与犬,犬不食;弃之与豕,豕又不食;弃之于路,牛马避之;后弃之野,众鸟以毛茹之。夫余王割剖之,不能破,遂还其母。其母以物裹之,置于暖处,有一男破壳而出。及其长也,字之曰朱蒙,其俗言“朱蒙”者,善射也。夫余人以朱蒙非人所生,将有异志,请除之,王不听,命之养马。朱蒙每私试,知有善恶,骏者减食令瘦,驽者善养令肥。夫余王以肥者自乘,以瘦者给朱蒙。后狩于田,以朱蒙善射,限之一矢。朱蒙虽矢少,殪兽甚多。夫余之臣又谋杀之,朱蒙母阴知,告朱蒙曰: “国将害汝,以汝才略,宜远适四方。”朱蒙乃与乌引、乌违等二人弃夫余,东南走。中道遇一大水,欲济无梁,夫余人追之甚急。朱蒙告水曰: “我是日子,河伯外孙,今日逃走,追兵垂及,如何得济?”于是鱼鳖并浮,为之成桥,朱蒙得渡,鱼鳖乃解,追骑不得渡。朱蒙遂至普述水,遇见三人,其一人著麻衣,一人著纳衣,一人著水藻衣,与朱蒙至纥升骨城,遂居焉,号曰高句丽,因以为氏焉。初,朱蒙在夫余时,妻怀孕,朱蒙逃后生一子,字始闾谐。及长,知朱蒙为国主,即与母亡而归之,名之曰闾达,委之国事。朱蒙死,闾达代立。闾达死,子如栗代立。如栗死,子莫来代立,乃征夫余,夫余大败,遂统属焉。莫来子孙相传,至裔孙宫,生而开目能视,国人恶之。及长凶虐,国以残破。宫曾孙位宫亦生而视,人以其似曾祖宫,故名为位宫,高句丽呼相似为“位”。位宫亦有勇力,便弓马。魏正始中,入寇辽西安平,为幽州刺史毌丘俭所破。其玄孙乙弗利,利子钊,烈帝时与慕容氏相攻击。建国四年,慕容元真率众伐之,入自南陕,战于木底,大破钊军,乘胜长驱,遂入丸都,钊单马奔窜。元真掘钊父墓,载其尸,并掠其母妻、珍宝、男女五万余口,焚其宫室,毁丸都城而还。自后钊遣使来朝,阻隔寇仇,不能自达。钊后为百济所杀。世祖时,钊曾孙琏始遣使者安东奉表贡方物,并请国讳。   高句丽人自订的先世谱系,在高句丽金石文字里也有记载,惜受限于体例与碑志篇幅,率多简约。在好太王碑里,有一个简略的王系介绍,可与《魏书·高句丽传》参证,兹录于下:王于忽本东冈,履龙首升天。顾命世子儒留王,以道兴治。大朱留王,绍承基业。逐至十七世孙,国冈上广开土境平安好太王。二九登祚,号为永乐太王。《魏书·高句丽传》所载高句丽自言的谱系显然受到史官的概括与删节,《好太王碑》则因碑石体例限制只能约略言之。但这两种简约的纪事,我们可以推断出高句丽自订谱系至少有五种特征:   (1)将始祖神圣化,弥补了始祖传说的一些漏洞。正因此举,虽然显得高句丽始祖传说内容丰满,但也可以据断此种传说属于解释性传说,尤其是“河伯外孙”一节尤属画蛇添足。   (2)整个谱系一姓传承,没有断层,也没有《三国志》所载“桂娄部”取代“涓奴部”之事。   (3)《好太王碑文》明确说明从朱蒙到好太王共17世,确定的王系均为父传子、子传孙,排除了两部相代,兄弟相承的情况。   (4)由宫至位宫这一段可证实是继承《三国志》的记载而来,而与《后汉书》的两种可能性均不吻合。这是因为受著作成书时间限制,高句丽炮制王室谱系时能够看到《三国志》却无法取资于《后汉书》。   (5)《魏书·高句丽传》没有高句丽王号的内容,而《好太王碑》则有王号的记载,两相对比,我们可知《魏书·高句丽传》里的“朱蒙”、 “闾达”、 “如栗”分别对应《好太王碑》里的“邹牟王”、 “孺留王”和“大朱留王”。本文重点讨论的高句丽的王系,因此,要利用以上两部高句丽自订谱系的遗存文字来确定高句丽的17代王的次序情况,其他枝节问题只能放弃。就已知部分我们可以先确定下面四段王系   (1)自朱蒙至莫来四王。这四王据《魏书·高句丽传》记载分别为朱蒙、闾达、如栗、莫来。   (2)宫至位宫等四王。如前文所言,高句丽人炮制这段谱系时受《三国志》影响,将宫与位宫的关系界定为“曾祖孙”关系,故可根据《三国志·高句丽传》确定此四王分别为宫、伯固、伊夷模、位宫。   (3)自位宫至乙弗利五王。这五王我们根据《魏书·高句丽传》只知首尾的位宫与乙弗利,至于中间三王之名则不得知。   (4)乙弗利至高琏五王。据《魏书·高句丽传》可知,这五王的关系是乙弗利有子钊,钊曾孙为琏。有三王失名。失名的一王我们由《好太王碑》可知为“好太王谈德”。由于《三国史记》之造作,导致其对于我们研究高句丽自订谱系有害而无益,在这里只能无视《三国史记》的相关纪事而探讨高句丽自朱蒙至谈德这十七世是如何组成的。就上面的分析而言

文档评论(0)

专注于电脑软件的下载与安装,各种疑难问题的解决,office办公软件的咨询,文档格式转换,音视频下载等等,欢迎各位咨询!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