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奇穴在临床中之妙用 【摘要】 奇穴牵正治疗面瘫一病,其效显著,根据“治痿独取阳明”的治则,又因风为阳邪,易袭阳位,故取手阳明及足少阳经之穴。 【关键词】 奇穴;针灸 doi:103969/jissn1004-7484(s)201306644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6-3341-01 笔者从事针灸临床工作三十余载,对妙用奇穴,每见奇效,故将其运用奇穴经验推举如下: 1 面瘫,必取牵正 取穴:在耳垂前05寸处取穴。 治验:刘某,女,45岁,1996年1月10日初诊。 主诉:1天前因不慎受风,出现口角向左歪斜,右眼不能闭合,鼓颊无力,左侧鼻唇沟变浅,右面颊板滞,舌淡苔薄白,脉浮紧,证属风寒痹阻,经筋功能失调。遂取右侧牵正,鱼腰、颊车、地仓、阳白、四百、承浆,合谷,用平补平泻手法,留针30分钟,加用电脉冲断续波,每日针1次,经针15次后口角已恢复正常,遂继针5天,痊愈。 经验心得:面瘫一病,属中风(中经络)范畴,根据“治痿独取阳明”的治则,又因风为阳邪,易袭阳位,故取手阳明及足少阳经之穴,牵正,顾名思义,诸穴以调气活血,祛风通络,但验诸临床,虽效者众,而效迟或不效者亦不少见,根据多年临床经验,认为牵正一穴所投影恰好是面神经分布处所,牵正功擅通经养血,可兴奋面神经,促进该神经及相关肌肉功能的恢复,乃治疗面瘫之要穴,曾诸见多例他医未取牵正而余穴相同的本病患者,因乏效转诊于我处,辄加牵正,而取良效。取该穴的方法是:耳垂前05-1寸。此外,举凡面部之疾,如面部有蚁感、牙痛、面肌痉挛,中脏腑之面瘫,均可主取该穴,收效亦佳。 2 腰椎小关节紊乱,首选腰眼 取穴:俯卧,在第四腰椎棘突下旁开约3,5寸之凹陷中取穴。针感传导沿下肢外侧至足部。 治验:梅某,男,53岁,2010年8月7日初诊。 主诉:腰痛伴左下肢疼痛4个月,1个月前因症状加重到某医院经CT确诊为L4-5椎间盘脱出,骨质增生。用DFD-1000型,腰椎快牵仪牵引并输液1周后出院。4日前腰痛伴左下肢疼痛复发,症状较前更重,在某个体诊所输三日液体无效,遂来求诊。查腰椎疼痛(+)左腿直腿抬高试验(+++),右腿(+)。CT诊断L3-5腰间盘膨出45cm,第3-5椎前缘均见骨赘物生成,舌质淡,苔薄白脉弦数,证属肾虚血瘀之“骨痹”,穴取左侧腰眼,十七椎下,环中、腓骨小头下穴(经验穴),施以提插念复合补法。留针30分钟,间歇提插3-5次针,使酸、麻、胀感沿坐骨神经走向传至足趾,经治14天之后,症状缓解,配以肾俞,继针5天后病愈荣归。 经验心得:本病之病因、病机为年老体虚或跌打外伤或感受外邪,导致经络阻滞,“腰为肾之府”,肾精不足、肾虚为本,气血瘀滞经络不通为标。奇穴腰眼在局部解剖上有第四腰动、静脉背侧肢分布,深层为腰丛和腰骶干。针刺该穴对改善局部微循环,调节神经,血管的功能有一定的作用,该穴定位:第四腰椎脊突下旁开2寸,用3寸毫针略向脊柱侧直刺2-25寸,针感明显沿坐骨神经放射传导至足。 3 肩臂诸痛,当取颈臂 取穴:仰卧头转向胸锁乳突肌之所骨头外缘。当锁骨头上2存取穴。 治验:黄某,男,65岁,2008年12月5日初诊。 主诉:患者右侧肩部酸胀不舒约1月,时轻时重,近十天,酸胀加重,并牵及上肢疼痛,以致上举、后伸均感不便。疼痛夜间为甚,白昼活动后减轻,得热痛减,遇冷则剧,舌淡红、苔白、脉弦。查:右肩部活动明显受限,上举仅达110°肩上部周围压痛明显,肌肉有僵硬感。证属阳气不足,阴寒偏盛,肩部筋脉凝滞不畅,气血痹阻。遂取患侧颈臂、肩三针、手三里、曲池、列缺用平补平泻手法使针感向手指方向传导,留针30分钟,用电脉冲选断续波,经治15次后疼痛大解。 经验心得:本病发于50岁左右的中老年人,又称“五十肩”,中年和老年肝肾不足,气血虚弱,卫外功能低下,风寒湿邪乘虚侵袭。故取颈臂等穴,功擅疏筋通络,行气活血,可兴奋臂丛神经,使相应部位的肌肉功能得以恢复,实乃治疗“肩痹”诸证之要穴,凡舍它穴者,其效欠佳。定取该穴的方法是:锁骨内1/3与外2/3直上2cm许,当胸锁乳突肌锁骨头后缘与颈外静脉之间取穴,用1寸毫针直刺05寸左右,针感为触电样放射至拇、食指,诸如上肢桡神经麻痹、中风之偏瘫上肢不用,均可主取该穴,其效甚佳。 4 中风偏瘫,颈三夹脊 取穴:头部前俯,在第三颈椎横突边缘两侧取穴。针感走向可到下肢。 治验:蔡某,女,38岁。 主诉:8小时前突然右侧肢体完全瘫痪伴语言含糊不清,经颅脑CT诊为脑梗。以针刺颈三夹脊治疗。治疗半月后,语言好转,可扶杖缓行;又治疗20天,无需扶持已能独自行走。治疗两个月后语言清晰流利,行走如常,右上肢活动自如,仅右指持物感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