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云南:社区医院何时成为就医首选 日前,云南省一名公务员的求医经历在网络上热传。因为做晚饭切肉时不小心伤了左手大拇指,他和妻子来到距家很近的昆明某知名大医院就诊,却不得不在急诊科、骨科、注射室、门诊大厅之间往返近2个小时,花费上百元,最后一肚子气结束诊疗。 有着相似求医经历的人恐怕不在少数。虽然越来越多的社区医院、民营医院让“家门口看病”成为现实,但一旦遇上点病痛,人们权衡一番,总会舍近求远,去大医院求个放心诊疗。云南省社区医院的发展存在哪些问题和不足?为何熙熙攘攘、车水马龙的大医院总是人们的就医首选,而就在家门口的社区医院,却总是在当替补? A.现象 这厢熙熙攘攘,那边患者寥寥 上午10点,正是昆明各大医院的就诊高峰期。 在云南省第一人民医院,从门口到门诊大楼,一路都是熙熙攘攘的人群,来到医院药房的取药窗口,数条“长龙”早就排成形了,人们领着各种单据,等待着,交谈着,场面、人气如集市般火爆。“人实在太多了,感觉自己在赶街子天,我刚刚才挂了号,看来还要等个把小时才能轮到我。”从禄劝来昆明看病的张先生无奈地说。 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也是人满为患,电梯里的导乘员早早地就开始上岗了,门诊大楼一楼的休息等候区内座无虚席,许多人只能站着,紧盯着电子屏显示的各科专家出诊信息,再去挂号。 与大医院车水马龙的场景相比,社区医院就显得冷清多了。 同样是上午10点,同样是门诊区,在昆明市盘龙区的一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就诊人数寥寥,稍显热闹点的,也只有接种室和中医诊疗室。“娃娃打预防针的时间到了,我才来的,平时有个头痛脑热,还是先想去大医院看看。”谈起看病时的选择,王女士直言道。“在我印象里,冬春两季社区医院的人要多一些,因为气候的变化,感冒和身体不适的人很多,大家就过来输液,来做中医诊疗。”一位前来领药的市民说。 同样的现象也出现在昆明市五华区的一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诊室里冷冷清清,医生正和药房的人闲聊,楼上有10张床的输液中心也空无一人。说起原因,医生笑笑:“往前走5分钟就是区医院,再多走点路就是省附一院,我们这儿只能打打针开开药,要想做检查什么的还得去大医院。” 经记者多次走访发现,自苦自支的公办医院分院、民营的社区医院都觉得自己还有余力接待更多病患,在方便老百姓的同时也希望能多盈利。但遗憾的是,因为投入经费少、医护人员少、配置不齐全、政策不到位等因素,社区医院的发展往往不尽如人意。 B.原因 又想马儿跑,又想马儿不吃草 1999年7月18日,国务院10部委联合下发《关于发展城市社区卫生服务的若干意见》,将社区卫生服务列为满足群众医疗卫生要求的重要组成部分。自此开始,无论是区县医院的分院还是民营社区医院,各类社区医院如雨后春笋般在城市居民小区落户,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就医压力。 昆明市丹霞路与近华浦路交叉口的棕树营街道办事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办医历史超过15年,现覆盖两万多人口。“不久前,预防保健科的一位护士辞职了,她工作做得很出色的。”中心主任李松霞一脸惋惜地说,由于待遇问题,这位护士离开了医院,“感觉就像少了一名精兵。”2013年8月到中心工作的小谭,负责给病人开药、帮病人建立居民健康档案、筛查结核病人以及冠心病、脑卒中高危人群调查等多项工作,每天忙得不可开交,然而她每月的工资只有1800元。作为中心主任的李松霞,每个星期都要在医院和社区出诊,每天接诊五六十位病人,工资也并不比小谭高很多。 据介绍,该中心早些年就在建设全科医生服务团队,组织构架和目标任务都已明确,但是由于配备人员不够的问题一直没有解决,工作没有完全展开,全科医生团队的优势和效能得不到充分的发挥和体现。 而让李松霞感到忧虑的是,许多居民对社区医院知之甚少,甚至没有社区医院的意识。“我们每个星期都有上门服务,包括给老人免费体检、送药,等等,然而敲10家的门,只有1家给你开。有时看到对方投来鄙夷的眼神,听到不客气的话语,我们觉得很委屈。”李松霞说,为了获得居民的信任,将服务做到位,他们除了采取发布通告、打电话预约等办法和方式,还常常请街道办事处和居委会的工作人员一起参加上门服务,“然而,人家也有自己的工作,不可能呼之即来,我们的工作常因此而陷入困境。” 另据了解,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每年的经费,很大一部分来自政府下拨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标准为30元/人,这30元里,包含家庭随访、健康知识讲座、精神病人管理、对老人和儿童等群体提供重点预防保健服务,等等。以棕树营街道办事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为例,中心每年可获得60多万元的经费,但是,仍不能完全满足居民的医疗服务需要和医院的发展需求。 C.未来 配置全科医生,也需医疗体制改革 尽管大多数社区医院人气不足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