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中医证候研究的两个深层次问题 摘 要 笔者认为,在当前中医证候主流研究方向的背后,隐藏着一些证候研究的深层次问题。由于中医的“证”总是倾向于以复合证型存在并易相互转化,故证候的客观化、标准化研究困难较大,而思考和研究“‘证’为什么总是以复合证型存在并易相互转化”可能是比“证”的标准化更重要的研究方向。笔者还认为,“病证结合”的观点预设了两个前提,即“病”和“证”指称的内部的事物、事实或者事态是同时存在且不同的。 关键词 病证结合 标准化 证候研究 中图分类号:R2-03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006-1533(2014)03-0019-03 Two deep problems of Zheng studies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HUANG Jianhua** (Institute of Integrated Chinese and Western Medicine, Huashan Hospital, Fudan University, Shanghai 200040, China) Abstract In this article, we think that some deep problems lie behind the mainstream research directions of Zheng. The feature that Zheng exists in a complex form, and is prone to be transformed each other enhances the difficulties in objective and standardization of Zheng. Why Zheng has this feature possibly is more important than the objective and standardization of Zheng. In this paper, we also propose the viewpoint of combination of disease and Zheng and preset two premises: the insides named by certain disease or Zheng should co-occur and be different. Key words combination of disease and Zheng; standardization; Zheng studies “证”在中医学中占有重要地位,对“证”的研究长期以来一直是中医现代研究的热点之一。当前,中医证候相关研究从研究规模来看有两个主要的方向:一是证候的客观化和标准化,二是“病证结合”(包括基础和临床)研究。对中医证候研究的这两个方向,笔者认为是必要的和具有代表性的。但在这两个比较显明的研究方向背后,笔者发现隐藏着一些证候研究的深层次问题。笔者认为,无论是在纯粹思维上还是在实践中,解决这些深层次问题对证候的科学基础研究可能更为关键。 1 证候为什么总是倾向于以复合证型的形式存在并易相互转化? 中医学以五脏为中心将人体分为五大系统,但中医学也认为五脏是相互关联的,如《素问·玉机真脏论》说:“五脏相通,移皆有次。”在病理学上,中医学也认为是相互影响的,如《素问·玉机真脏论》在上一句论述后紧接着说:“五脏有病,则各传其所胜。”《金匮要略》说:“夫治未病者,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当先实脾。”中医学有关五脏之间在生理上相互关联、在病理上易于转化的特征与中医证候常以复合证型形式存在的特征相对应。可能有观点认为,西医学中器官(系统)之间、疾病之间不是也有关联吗?但中医证候之间的关系和西医学疾病之间的关系有本质的差异。假定有一个支气管哮喘患者,依据西医学可知,无论该患者的支气管哮喘如何发展,支气管哮喘本身不会转变为肾癌,因为解剖部位不同且这两种疾病在性质上截然不同。不过,对该支气管哮喘患者,中医证候诊断为肺气虚证。根据中医学的一般认识,该肺气虚证将来完全有可能转变为肾阳虚证。其中的原理在此不作详细阐释,但从中可以看出,中医的“证”之间的关系与西医的疾病之间的关系在性质上是不同的。 现代临床研究也支持中医的“证”多以复合证型的形式存在。有研究通过随机抽样方法调研了1 200例住院患者的病案资料,结果发现中医证型分布涉及2 ~ 4个脏腑的患者比例为92.33%[1]。对63例经腰椎骨矿物密度检测确诊为骨质疏松症虚证的患者进行研究,发现仅有9.5%为单纯肾虚的单脏证,余下90.5%都为肾虚合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