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训课件--天灸防治哮喘.pptVIP

  1. 1、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表17 不良反应统计 不良反应种类 试验组 对照组 合计 (N=142) (N=136) 水泡 1 0 1 局部皮疹 2 0 2 红肿 16 1 17 合计 19 1 20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技术要领 (1)药材品种、加工、储存方法的差异直接影响到疗效。 (2)姜汁制作、储存严格把关。 (3)天灸药物的调配,按照制定的比例。 (4)穴位定位准确。 不良反应及处理方法 掌握适应症本本技术是安全的。 天灸疗法,又称之发泡灸,治疗后局部皮肤出现红晕、轻度红肿、小水泡、轻度热痛感属正常反应。 可能的不良反应:局部皮肤严重红肿、大水泡、溃烂、疼痛,皮肤过敏,低热。 处理方法:贴药后局部皮肤红肿,无明显不适可不予以处理,但自觉瘙痒、灼痛等明显不适,可外涂皮炎平霜、皮宝霜、皮康霜等减缓刺激;局部皮肤水泡,应穿着柔软衣服,或外覆盖纱布,避免摩擦水泡,防治破损,外涂以氧化锌油、宝肤灵、万花油等烫伤软膏。水泡溃破者应避免抓挠,保护创面,外涂搽红药水、红霉素软膏、金霉素软膏等消炎,防治感染,可适当予以珍珠层粉、云南白药涂抹促使创口愈合。全身皮肤过敏,可自服抗过敏药物:息斯敏、敏迪、扑尔敏、赛庚啶等,全身过敏症状严重或伴有发热,建议医院诊治。 注意事项 1、贴药当日戒烟酒、辛辣、海鲜、蘑菇、牛肉、韭菜等易致化脓食物,并避免进食生冷食品及进行冷水浴。 2、贴药后局部皮肤红肿、瘙痒、水泡,避免搔抓破损。水泡溃破者保护创面,防治感染。 3、贴药时背部皮肤应干燥,贴药后不宜剧烈活动,以免药膏脱落。 4、14岁以下儿童贴药时间不宜超过45分钟,年纪越小,贴药时间应相应缩短,但不能少于20分钟。时间难以掌握者,可揭开胶布查看贴药处皮肤有无潮红或患儿主诉背部瘙痒、灼热、刺痛,随时移去天灸膏药。 5、老年人贴药时间可适当延长,但最多不宜超过2小时。 天灸疗法治疗季节的选择 天灸疗法适用任何时间、季节。但最好选在三伏天,其次为三九天治疗。《针灸学辞典》“三伏,时令名。为农历一年中最热的时期,约当七月中旬至八月中旬,分初、中、末三伏。即夏至后第三个庚日起为初伏,第四个庚日为中伏;立秋后第一个庚日为末。”刘屡《释名》“伏者,金气伏藏之日也。金畏火,故三伏皆庚。”针灸临床常用于治疗慢性疾患,又称“伏针、伏灸”。三九天:农历冬至为一九,九天后为二九,再过九天为三九。 支气管哮喘患者多因多为肺脾肾气不足,内有伏痰,复感邪气,以致引动伏痰所致,好发于冬季,故称“冬病”,根据天人相应的原理,在人体腠理疏松开泄、荣卫通达、便于药物吸收的夏季,采用天灸疗法能扶助正气、祛除机体内伏寒邪,起到“缓治其本”、“不治已病治未病的目的”,故称“夏治”。 冬病夏治源于《内经.四气调神大论》“圣人春夏养阳,秋冬养阴,以从其根”,意思是春夏顺其生长之气即养阳,秋冬顺其收藏之气即养阴。春夏养阳,即养生、养长;秋冬养阴,即养收、养藏。对于“春夏养阳、秋冬养阴”,后世医家从理论的认识到临床的应用有重要的发挥。以阴阳互制而论,春夏阳盛,宜食寒凉抑制元阳;秋冬阴盛,宜食温热抑制盛阴。“阳气根于阴,阴气根于阳。无阴而阳无以生,无阳则阴无以化,全阴则阳气不及,全阳则阴气不穷。春食凉,夏食寒,以养于阳;秋食温,冬食热,以养于阴。”以阴阳互根而论;春夏养阳,是为秋冬养阴作准备,秋冬养阴是为春夏养阳奠定基础。善治病者,当顺时令,立四时疾病互治规矩。如张介宾所说:“夫阴根于阳,阳根于阴,阴以阳生,阳以阴长,所以圣人则春夏养阳养阳,秋冬养阴”。以阴阳虚盛而论,春夏阳盛于外而虚于内,宜养其内虚之阳;秋冬阴盛于外而虚于内,宜养其内虚之阴。 三伏天是指初伏、中伏、末伏三个庚日,在时间治疗学上庚日

文档评论(0)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