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抗病机制结协同防治桉树青枯病研究.pdf

不同抗病机制结协同防治桉树青枯病研究.pdf

  1. 1、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不同抗病机制结协同防治桉树青枯病研究

不同抗病机制结合协同防治桉树青枯病研究 摘要 acid,SA)、转抗生素基因的恶臭假单胞杆菌 本文利用水杨酸(salicylic Pseudomonasputida 行桉树青枯病防治的研究,并在此基础上,设计了水杨酸与2.79和WCS417r、水 病机制结合起来共同控制桉树青枯病的发生。在液体培养系统和土壤盆栽试验中, 用o.5~1 d,可以显著地提高桉树幼苗对青枯病的抗性。浓 m/Vl的水杨酸浸泡3~5 d以上,水杨酸对桉树幼苗有毒害作用。以荧光假单 度超过3mM或浸泡时间达7 acid,PCA)的荧 胞杆菌WCS417r为对照,测定了产PCA(phenazine一1一carboxylic 光假单胞杆菌2—79菌株对桉树青枯病的防治效果。在土壤盆栽试验中,通过菌液沾 4%和33.8%,差异显著 根的方法,2-79和WCS417r分别比对照的发病率降低18 (a=o 的发病率分别降低25.8%和22.9%,差异显著(。=o.05)。在三种组合的抗病试验 中,桉树幼苗用o5mM的水杨酸浸泡5d后分别沾2-79和WCS417r,与对照相比, m/vl的水杨酸浸泡(或淋根)5 能显著增强抗病性;经0.5 d再用Q2—87,WCS358::phl 处理,均能显著防治桉树青枯病;在液体培养系统中,接种前3d用1.0toNI的水 d,结合防治效果均显著。以上结果 杨酸淋根,再沾1.0 mLl的DAPG,至第5 rng 表明,水杨酸的诱导抗病性与具有拮抗活性的生防菌及提纯的DAPG结合,能显著 增强防治桉树青枯病的效果。 【关键词l尾叶桉;青枯菌;水杨酸;荧光假单胞杆菌;DAPG 不同抗病机制结合协同防治桉树青枯病研究 1文献综述:国内外桉树青枯病研究进展 1.1桉树青枯病的分布和危害 桉树是我国南方主要发展的短周期工业用材树种,被誉为世界三大速生树种 之一,具有材质坚硬、速生丰产的特点¨1。随着投放于生产的桉树品(种)系不 断增多,大面积连片桉树林迅速增加,桉树青枯病在栽培区广泛发生。此病最早 saligna)和巨桉(Egrandis)等幼 于1982年发现于我国广西的柳桉(Eucalyptus 树上【21。此后,在广东、云南、海南、福建和台湾等省区也相继发生13’‘1,此病在 广东、广西和海南时有发生和流行。在流行区域,发病率达到20%~40%,而重 病区则高达90%以上,发病累计面积已近10万hm2,其中以栽培面积最大的巨 尾桉(E grandis×E urophylla)发病最严重【7】。 urophylla)和尾叶桉(E Gerais州的桉树青枯病做了报道。 在国外,Sudo等于1983年首先对巴西Minas 此病在澳大利亚【81、南非m、刚果和乌干达等国110--111也被陆续报道。在巴西,青枯 病主要危害粗皮桉(E tereticornis)等树种, pellita),尾叶桉,巨桉和迈索尔桉E 粗皮桉(E peHita)幼树的死亡率可达17%【12l。在南非,此病只危害巨桉和赤桉的 camaldulensis)。在刚果,主要危害尾巨桉(E 杂交无性系(E urophylla

文档评论(0)

jiuqie957379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