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中 风 湖南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 中医内儿教研室 一、概述 (一)定义 是由于脏腑阴阳失调,气血逆乱,产生风、火、痰、瘀,上冲犯脑,导致脑脉痹阻或血溢脑脉之外。临床以突然昏仆,不省人事,半身不遂,口舌歪斜,语言不利为主症的一种病证。 (二)历史沿革 1.中风一病,始见于《内经》。 2.唐宋以前多以外风学说为主 ;唐宋以后,尤其是金元时代,多以“内风”立论 。 一、概述 (二)历史沿革 3.金元时代:刘河间提出“心火暴甚”;李东垣认为“正气自虚”;朱丹溪强调“湿痰生热”;王履将中风病分为“真中”、“类中” 。 4.明代:张景岳倡“非风”说,提出内伤积损是中风的病因 。 (三)与现代医学的关系 相当于西医的急性脑血管病,主要包括缺血性和出血性两大类型 。 二、病因病机 (一)病因 1.内伤积损 “年四十而阴气自半,起居衰矣”。 2.劳欲过度 3.饮食不节 二、病因病机 (一)病因 4.七情所伤 (1)七情失调,肝失条达---气机郁滞,血行不畅,瘀结脑脉; (2)暴怒伤肝,则肝阳暴张,或心火暴盛---风火相煽,血随气逆,上冲犯脑。 5.气虚邪中 二、病因病机 (二)病机 1.基本病机:脏腑阴阳失调,气血逆乱,上冲犯脑 。 2.病位:脑 ——心、脾、肾、肝 。 3.病性:本虚标实,上盛下虚 。 急性期:以风、火、痰、瘀等标实证为主,恢复期:多虚实夹杂,气虚、阴虚证候逐渐明显。 二、病因病机 (二)病机 4.病机转化: 5.预后: 中风病的转归取决于患者体质的强弱,正气的盛衰,病情的轻重以及诊疗的正确及时与否、调养是否得当等多种因素。 三、诊断要点 1.临床特征:突然昏仆,不省人事,半身不遂,偏身麻木,口眼喎斜,言语蹇涩或不语等。 2.病史:40岁以上中老年人,病发多有诱因、先兆。平素体质虚衰,常表现有发作性眩晕、头痛,与一过性肢麻、失语、失物等。 3.辅助检查: 脑脊液、眼底及CT、磁共振(MRI)等 。 四、鉴别诊断 四、鉴别诊断 五、辨证论治 (一)辨证要点 1.辨中经络与中脏腑:(根本区别:有无神志改变)。 2.辨闭证、脱证 3.识病性 (1)急性期多以标实证候为主。 (2)恢复期及后遗症期以本虚为主。 五、辨证论治 (一)辨证要点 4.辨出血与缺血中风: (1)出血性中风---中年以上有高血压,发病突然,昏迷内闭,半身不遂,脑脊液呈血性者。 (2)缺血性中风---发病缓慢,安静睡眠下发生,神志清楚,逐渐半身不遂, 脑脊液清晰。 5.辨病期 : (1)急性期:发病后2周以内,中脏腑最长病期可至1个月。 (2)恢复期:发病两周或1个月至半年以内。 (3)后遗症期:发病半年以上者。 五、辨证论治 (二)治疗原则 1.中经络:平肝熄风、化痰通络为主; 2.中脏腑闭证:熄风清火,豁痰开窍, 通腑泄热; 3.脱证:回阳救逆、扶正固脱。 4.恢复期及后遗症期:多为虚实夹杂,治宜扶正祛邪,标本兼顾。 五、辨证论治 (三)分证论治 中经络 1.风痰入络 审证要点:突然口眼歪斜,语言不利,口角流涎,舌强语蹇,甚则半身不遂 。 治法:祛风化痰通络 。 方药:化痰通络汤 。 五、辨证论治 (三)分证论治 中经络 2.风阳上扰 审证要点:眩晕头痛,耳鸣目眩,突发半身不遂,舌质红或红绛,苔黄,脉弦而有力 。 治法:平肝潜阳,活血通络 。 方药:天麻钩藤饮 。 五、辨证论治 (三)分证论治 中经络 3.痰热腑实 审证要点:突发半身不遂 ,便结 ,头晕目眩,咳痰或痰多,舌质红,舌苔黄或黄腻,脉弦滑 。 治法:化痰通腑泄热 。 方药:星蒌承气汤 。 五、辨证论治 (三)分证论治 中经络 4.气虚血瘀 审证要点:突发半身不遂,口眼歪斜,言语蹇涩或不语,偏身麻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