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肤科历年正高试题及答案.docxVIP

  1. 1、本文档共1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皮肤科历年正高试题及答案

一、患者男性,72岁,因“躯干、四肢反复水疱伴瘙痒2月”就诊。2月前无明显诱因躯干出现散在黄豆至鸽蛋大小水疱,疱壁紧张,不易破溃,周围无明显红晕,尼氏征阴性。瘙痒明显,夜间加重。既往有高血压病史10年,规律服用氨氯地平,否认糖尿病、结核等病史。查体:躯干、四肢可见30-40处紧张性水疱,部分水疱破溃后形成糜烂面,表面覆少量浆液性痂皮;口腔黏膜未见水疱或糜烂。实验室检查:血常规示嗜酸性粒细胞计数1.2×10?/L(参考值0.02-0.52);血清总IgE450IU/mL(参考值0-100);直接免疫荧光(DIF)示表皮-真皮交界处IgG和C3呈线状沉积;间接免疫荧光(IIF)检测血清抗BP180抗体阳性(滴度1:320);皮肤组织病理:表皮下水疱,疱内可见淋巴细胞及嗜酸性粒细胞浸润,真皮浅层血管周围嗜酸性粒细胞为主的炎细胞浸润。

1.该患者的最可能诊断是什么?诊断依据有哪些?

2.需与哪些疾病进行鉴别诊断?鉴别要点是什么?

3.请制定详细的治疗方案(包括一线、二线治疗及辅助治疗)。

答案及解析:

1.最可能诊断为大疱性类天疱疮(BP)。诊断依据包括:①老年男性,符合BP好发于60岁以上人群的流行病学特征;②临床表现为紧张性水疱,尼氏征阴性,黏膜受累少(本例口腔黏膜未受累);③组织病理显示表皮下水疱,疱内及真皮浅层以嗜酸性粒细胞浸润为主;④DIF示BMZ处IgG和C3线状沉积;⑤IIF检测到血清抗BP180抗体阳性(BP180为BP主要靶抗原);⑥实验室检查提示嗜酸性粒细胞升高、IgE升高,符合BP常见的免疫异常表现。

2.需鉴别的疾病及鉴别要点:

①天疱疮:多表现为松弛性水疱,尼氏征阳性,黏膜受累常见(如口腔、外阴);组织病理为表皮内水疱(棘层松解);DIF示表皮细胞间IgG和C3沉积;IIF检测抗桥粒芯糖蛋白抗体(如Dsg1、Dsg3)阳性。

②线性IgA大疱病(LAD):可发生于各年龄段,水疱多呈“串珠状”排列;DIF示BMZ处单纯IgA线状沉积;IIF检测抗LAD-1或BP180NC16A域IgA抗体阳性。

③获得性大疱性表皮松解症(EBA):好发于易摩擦部位(手、足、肘膝),水疱破溃后易形成瘢痕和粟丘疹;组织病理为表皮下水疱,真皮浅层中性粒细胞浸润为主;DIF示BMZ处IgG线状沉积,盐裂皮肤IIF显示抗体结合于真皮侧(BP抗体多结合于表皮侧);血清抗VII型胶原抗体阳性。

④疱疹样皮炎:多伴谷蛋白敏感性肠病,水疱对称分布于伸侧(肘、膝、臀),瘙痒剧烈;组织病理为表皮下水疱,真皮乳头中性粒细胞微脓肿;DIF示真皮乳头IgA颗粒状沉积;血清抗肌内膜抗体、抗组织转谷氨酰胺酶抗体阳性。

3.治疗方案:

一线治疗:

①系统糖皮质激素:首选泼尼松,初始剂量0.5-1mg/kg/d(本例体重约65kg,可予30-65mg/d),需根据病情活动度调整(如新发水疱控制、无瘙痒加重为有效指标)。待水疱停止新发、原有水疱干涸结痂后2-4周开始缓慢减量(每2-4周减5-10%),维持剂量5-10mg/d,总疗程约6-12个月。

②局部治疗:糜烂面予0.05%醋酸氯己定溶液湿敷,干燥后外用莫匹罗星软膏预防感染;未破溃水疱可保留,避免人为弄破;全身皮肤加强保湿(如凡士林、尿素霜)。

二线治疗(用于激素抵抗、副作用明显或复发患者):

①免疫抑制剂:首选甲氨蝶呤(MTX),剂量7.5-15mg/周,口服或皮下注射;次选吗替麦考酚酯(MMF)1-2g/d,分2次口服;或硫唑嘌呤(AZA)1-2mg/kg/d(需监测TPMT基因)。

②生物制剂:利妥昔单抗(抗CD20单抗)375mg/m2,每周1次,共4次,适用于难治性病例;或奥马珠单抗(抗IgE单抗),对IgE显著升高者可能有效。

辅助治疗:

①抗组胺药:如西替利嗪10mg/d或氯雷他定10mg/d,缓解瘙痒;

②钙剂及维生素D:长期激素治疗需补充碳酸钙D3片(元素钙1000mg/d+维生素D800IU/d);

③监测血压、血糖(因激素可能诱发高血压、糖尿病);

④营养支持:高蛋白饮食(1.2-1.5g/kg/d)促进创面愈合;

⑤预防深静脉血栓:对活动减少患者可予低分子肝素4000IU/d皮下注射。

二、患者女性,35岁,因“全身红斑、鳞屑伴瘙痒10年,加重2月”就诊。10年前无诱因头皮出现红斑、脱屑,逐渐累及肘、膝伸侧,冬季加重,夏季缓解。近2月因工作压力大,皮疹泛发至躯干、四肢,伴明显瘙痒,夜间影响睡眠。既往体健,否认药物过敏史。查体:头皮可见边界清楚红斑,覆厚层银白色鳞屑,发呈束状;躯干、四肢可见弥漫性红斑,上覆鳞屑,部分融合成片

文档评论(0)

156****9588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