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大学《中国史学史》课件-隋唐时期史学.pptVIP

海南大学《中国史学史》课件-隋唐时期史学.ppt

  1. 1、本文档共2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第四章隋唐时期史学第一节史官的设立和官修正史的成就第二节刘知幾与《史通》第三节典制体史书《通典》的旨趣及其史学价值第四节历史撰述的多方面成就概说

隋唐时期(581—907),史学在继续发展中出现了新的气象、新的转折。一是皇家加强了对修史的管理,设立了专门的修史机构——史馆,完善了相应的史官制度,官修史书成绩斐然。二是史学在思想文化领域中卓然自立的地位得到了社会的承认,这在文献整理和科举考试方面反映得尤为突出。三是出现了评论史学的专书,标志着史学的发展进入到更加自觉的阶段。四是出现了系统的典制体史书,表明制度史的撰述受到史学家的重视,从而丰富了史学的内涵,扩大了历史撰述的领域。

第一节史官的设立和官修正史的成就

一、五代史纪传和《五代史志》“五代史”包括:《梁书》56卷、《陈书》36卷、《齐书》50卷、《周书》50卷、《隋书》55卷。五代史在编次上讲究以类相从的方法,除各类传外,其他列传也有不少是略按“义类”“类会”编次的。五代史只有纪、传而没有志。《五代史志》综叙梁、陈、齐、周、隋五朝典章制度,与“五代史”纪传相配合。

第一节史官的设立和官修正史的成就

二、重修《晋书》和《南史》《北史》关于重修《晋书》。关于《南史》《北史》。李延寿撰《南史》《北史》,在撰述思想上继承了李大师的主旨,在具体撰述上并未采取“编年以备南北”的形式,而有所变通。李延寿之书亦近世之佳史也。虽于祥诙嘲小事无所不载,然叙事简径,比于南北正史,无烦冗芜秽之辞。窃谓陈寿之后,惟延寿可以亚之也。——马端临《文献通考》卷一九二《经籍考十九》

第一节史官的设立和官修正史的成就

三、实录和国史隋唐皇朝重视修撰起居注、实录和国史,这是时人关于本朝史的撰述五代时,史家们撰写《唐书》(后世称《旧唐书》),唐代实录和国史以及会要等,都是最宝贵的历史资料。

至德二载十一月二十七日,修史官太常少卿于休烈奏曰:“《国史》一百六卷,《开元实录》四十七卷,《起居注》并余书三千六百八十二卷,在兴庆宫史馆,并被逆贼焚烧。且国史、实录,圣朝大典,修撰多时,今并无本。望委御史台推勘史馆所由,并令府县搜访。有人收得国史、实录,能送官司,重加购赏。若是官书,并舍其罪,得一部超授官,一卷赏绢十疋。”数月惟得一两卷。前修史官工部侍郎韦述,贼陷入东京,至是,以其家先藏《国史》一百一十三卷送官。——王溥《唐会要》卷六三《史馆上·修国史》

贞观十四年,太宗谓房玄龄曰:“朕每观前代史书,彰善瘅恶,足为将来规诫。不知自古当代国史,何因不令帝王亲见之?”对曰:“国史既善恶必书,庶几人主不为非法。止应畏有忤旨,故不得见也。”太宗曰:“朕意殊不同古人。今欲自看国史者,盖有善事,固不须论;若有不善,亦欲以为鉴诫,使得自修改耳。卿可撰录进来。”玄龄等遂删略国史为编年体,撰高祖、太宗实录各二十卷,表上之。——吴兢《贞观政要·文史》

第二节刘知幾与《史通》

一、史学家批判意识的滋长《史通》的问世,标志着中国史学进入一个更高的自觉阶段,是史学思想和史学理论发展的新转折。《史通》内篇是全书的主要部分,着重阐述史书的体裁、体例、史料采集、表述要求和撰史原则,而以评论纪传体史书体例为主。外篇论述史官制度、正史源流,杂评史家、史著得失,并略申作者在历史认识上的一些见解。

既朝廷有知意者,遂以载笔见推。由是三为史臣,再入东观。每唯皇家受命,多历年所,史官所编,粗惟纪录。至于纪、传及志,则皆未有其书。……凡所著述,尝欲行其旧议。而当时同作诸士及监修贵臣,每与其凿枘相违,龃龉难入。故其所载削,皆与俗浮沉。虽自谓依违苟从,然犹大为史官所嫉。嗟乎!虽任当其职,而吾道不行;见用于时,而美志不遂。郁怏孤愤,无以寄怀。必寝而不言,嘿而无述,又恐没世之后,谁知予者。故退而私撰《史通》,以见其志。——刘知幾《史通·自叙》

第二节刘知幾与《史通》

二、系统的史学批评著作《史通》关于史书内容关于编撰方法关于体裁、体例关于文字表述关于撰述原则关于史学功用

苟史官不绝,竹帛长存,则其人已亡,杳成空寂,而其事如在,皎同星汉。用使后之学者,坐披囊箧,而神交万古;不出户庭,而穷览千载。见贤而思齐,见不贤而内自省。若乃《春秋》成而逆子惧,南史至而贼臣书,其记事载言也则如彼,其劝善惩恶也又如此。由斯而言,则史之为用

文档评论(0)

逍遥子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互联网搬运工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