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6年通史版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第一部分中国古代史第二单元秦汉时期第5讲秦汉的经济生活、文化与中外交流.docxVIP

2026年通史版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第一部分中国古代史第二单元秦汉时期第5讲秦汉的经济生活、文化与中外交流.docx

  1. 1、本文档共2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第5讲秦汉的经济生活、文化与中外交流

课标要求

历史纲要

选择性必修

1.了解秦汉时期主要经济制度、措施以及这些制度与措施的意义

2.通过了解两汉文化的成就,认识两汉文化成就的原因及其特点

1.了解秦汉时期的货币发行和使用情况

2.了解秦汉时期的赋役制度

3.了解秦汉时期中央王朝在社会救济和优抚方面的重要措施

4.了解秦汉时期的商贸活动与贸易通道(丝绸之路)

5.了解秦汉时期的劳动工具和劳作方式的变化

6.了解秦汉时期的水陆交通建设及主要交通工具

考点一秦汉的经济与社会生活

1.秦汉时期,官府以加倍征收户赋作为对不“分异”家庭的惩罚;政府还在百姓“分异”后,按规定授予一定数额的田宅。试扼要分析此“分异”举措的作用。

提示:“分异”的举措有利于增加户数,巩固一家一户的小农经济,增加政府财政收入。

2.考古出土的西汉时期随葬品中青铜礼器逐渐减少,陶礼器增多。到东汉时期陶礼器减少,豪强地主墓葬中实用类冥器模型大量出现,如仓、井、灶、猪圈、鸡舍、磨坊、建筑模型等。试从劳作方式的角度予以解读。

提示:东汉豪强地主墓葬中的冥器模型中有关农业和手工业的器具较为齐全,间接反映了东汉自给自足的庄园经济的发展。

1.农业、手工业、商业

(1)农业[链接选必2·第1课]

耕作方式

铁犁牛耕成为中国传统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

水利灌溉

西汉修建龙首渠,东汉末期已出现翻车

技术体系

逐渐形成北方旱田和南方水田两种精耕细作的农业技术体系

(2)手工业[链接选必2·第4课]

纺织业

①汉朝的画像石中出现了人们使用纺车纺纱的场景

②人们能够使用构造复杂的提花机织出带有精美花纹的丝织品,汉墓出土的蜀锦提花机模型,堪称迄今为止世界最早的提花机模型,成为汉朝成都纺织业的重要见证

陶瓷业

东汉时期制瓷技术渐趋成熟,烧制出釉层较厚而有光泽的青瓷

冶炼业

①汉武帝在南阳设铁官

②南阳有多处冶铁和铸造作坊,冶铁工匠积累了丰富的工作经验

③南阳太守杜诗发明了水力风箱——水排,以水力为动力,装置皮橐鼓风,将空气送入冶铁炉,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

(3)商业[链接选必1·第15课;选必2·第7课]

秦朝

货币

在圜钱基础上将货币统一为圆形方孔钱

度量衡

统一了度量衡

汉朝

市场

市场繁荣(描绘集市的东汉画像砖)

货币

汉武帝时开始铸造“五铢”铜钱,这一形制一直使用到唐朝初年

信贷、契约

凡是涉及买卖、租佃、借贷等财产关系和收养、雇佣、立嗣等人身关系的事宜,当事人之间几乎都要订立契约

学生用书?第36页

2.对外贸易[链接选必3·第9课]

(1)贸易路线

陆上丝绸之路

从长安出发,经河西走廊,到达中亚、欧洲

海上丝绸之路

向东可到达日本、朝鲜半岛,向西可通向印度洋

西南丝绸之路

从关中平原入蜀至成都平原,沿横断山麓南下,跨越澜沧江、怒江,向西进入缅甸和印度,再通往中亚、西亚等地

草原丝绸之路

在丝绸之路北面,从漠北草原或南西伯利亚西行,经由咸海、里海以北通往欧洲或小亚细亚

(2)作用:沟通了中国与亚洲其他地区、欧洲的经济文化往来。

3.赋役制度[链接选必1·第16课]

田赋

秦朝税率极高;汉朝税率大大降低

人头税

秦朝有口赋或户赋;汉代按不同年龄人口,征收口赋和算赋,商人和奴婢的算赋钱要加倍

财产税

(汉代)车船税、商人和高利贷者“算缗钱”、财产“税民资”、牲畜税等

徭役

更卒

丁男每年服役一个月,在本郡或本县承担官府各种建设、运输等劳动

正卒

郡国和京城服兵役两年

戍卒

到边塞屯戍一年

4.社会救济和优抚[链接选必1·第17课]

社会

救济

政府(主体)

汉朝建立常平仓制度,积谷备仓,调节粮价

社会力量

(辅助)

侧重于日常生活中的赈济,如收养弃婴和孤儿、接济贫民、资助贫困人口的教育、安葬无人埋葬的骸骨等

社会

优抚

秦汉时期,皇帝有时会赐给高龄老人手杖——鸠杖,以示尊重

东汉庄园经济是一种比个体家庭男耕女织的自然经济相对进步的经济形态和经营模式。大地主的田庄不仅从事农业、手工业生产,还进行一定的商业和高利贷活动。在地主田庄中从事劳动的主要是对豪强地主依附性极强的宗族、宾客、徒附和奴隶。这些劳动者不仅向豪强地主交纳半数以上的实物地租,还得无偿为地主服劳役。豪强地主大多聚族而居,利用宗法血缘关系,纠集宗族亲戚,建立坞堡以自守。

——朱绍侯《中国古代史》

问题阐释——汉初赋税制度的特点

材料汉初对秦代赋税制度进行了一定的改革。田租、算赋、更赋、訾税、算车船、算马牛羊牲畜等十几个赋税项目,由中央负责国家财政的大司农和派去地方郡国主政的官员进行征收管理。山林园池税、市税、口赋、地方资源经营收入、矿税、渔税、公田收入等,由负责皇室财政的少府征收。地方封王封侯在其封地内,可以各自配置专责官员管理赋税,独立于国家财政之外,各自经营,自成体系。汉高祖时期制定的田租率为“十五税一”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159****2773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教师资格证持证人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领域认证该用户于2024年08月04日上传了教师资格证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