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6年通史版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第一部分中国古代史第四单元宋元时期第9讲两宋的政治和军事及辽夏金元的统治.docxVIP

2026年通史版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第一部分中国古代史第四单元宋元时期第9讲两宋的政治和军事及辽夏金元的统治.docx

  1. 1、本文档共2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学生用书?第72页

第9讲两宋的政治和军事及辽夏金元的统治

课标要求

历史纲要

选择性必修

1.通过了解两宋的政治和军事,认识这一时期在政治方面的新变化

2.通过了解辽夏金元诸政权的建立、发展和相关制度建设,认识北方少数民族政权在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1.了解宋元时期官员的选拔方式和特征,知道中央集权体制下的官员考核和监察制度

2.了解宋元时期的民族政策和边疆管理制度

考点一宋代的政治制度与社会治理

1.宋朝中央派文官任知州,在州一级设通判,通判与知州共议政务、同署文书。这一做法的目的是什么?

提示:分化地方长官权力,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

2.南宋诗人林升在他的《题临安邸》中这样描述:“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试说明该诗所反映的时代背景。

提示:这首诗表现出作者对当政者不思收复失地的愤激以及对国家命运的担忧,它反映的时代背景是南宋与金的对峙。

1.宋初中央集权的加强

(1)背景:统治者吸取唐后期以来军阀割据、政局动荡的历史教训。

(2)措施

强干

弱枝

①中央派文官出任地方各州的长官知州,节度使逐渐变为虚衔

②设诸路转运司统管地方财政,保证各州赋税绝大部分上缴朝廷

③将地方精锐部队编入禁军,拱卫京师,镇守地方,定期更换驻地

分化

事权

①枢密院专掌军政,三司专掌财政,与宰相分权,并增设参知政事为副相

②枢密院与“三衙”分权,前者有调兵权但并不统兵,后者统兵但无权调兵

①先后设立了平行的四个路级机构,从不同方面对各州进行监控和节制

②州一级增设通判,与知州共同签署文书,彼此制约

崇文

抑武

①罢免宿将兵权,用文官担任枢密院长官

②提倡文治,扩大科举录取规模,抬高文官和士人的地位

崇文抑武

崇文抑武又称重文轻武,是指重视文职官员而轻视武职官员。宋朝吸取晚唐藩镇割据和宦官专权乱象,为避免武将跋扈专横,重用文臣担任要职,掌握军政大权,对武将进行抑制,文官地位和待遇高于武将,称为重文轻武政策。

(3)影响

积极

强化了中央集权,有效地预防了内部动乱,巩固了国家的统一和安定

消极

制度过于僵化,权力分割过细,影响了行政效率,助长了因循保守的政治风气

2.边防压力与财政危机

边防压力

宋辽关系

辽朝占领了燕云十六州,几次战争后双方签订协议。北宋每年送给辽“岁币”

宋夏

关系

西夏向北宋称臣,北宋每年送给西夏“岁赐”

财政危机

“岁币”和“岁赐”数目庞大;养兵和养官成为朝廷的沉重负担,财政状况日益恶化

学生用书?第73页

3.王安石变法

背景

①政治风气因循保守,行政效率低下

②“庆历新政”以整顿官僚队伍为宗旨,触犯了官僚集团的既得利益,很快失败

基本

原则

加强国家对农业、商业、军事、科举等领域的管理和控制,达到富国强兵的目的

措施

①富国:提供农业贷款、拨巨资从事商业经营等,力图在调控经济的同时开辟财源

②强兵:希望以征兵制取代募兵制,故对农民进行编制管理和军事训练

评价

①成效:达到了富国目的,增加了大笔收入

②不足:强兵效果不明显;部分措施加重了人民的负担;统治集团内部的分裂日益严重,北宋逐渐走向衰亡

4.南宋的偏安

(1)南宋建立:1127年,赵构在应天府称皇帝,史称南宋。

(2)岳飞抗金:在南宋与金军对抗中,岳飞指挥的“岳家军”战绩卓著。

(3)宋金对峙:1141年,订立绍兴和议,南宋对金称臣。

5.其他政治制度与社会治理[链接选必1·第5、8、17课]

官员选拔与

管理

选官

两宋科举制度进一步发展完善,“取士不问家世”,科举制成为选拔官员的主要途径

监察

宋朝承唐制设御史台,地方划分路作为监察区。重要变化是台谏合一,御史拥有了谏官的议事权,谏官拥有了御史的监察权

法律与教化

法律

宋朝基本沿用唐朝法律体系,制定法律多以唐律为蓝本

教化

①宋朝儒学开始向基层渗透,并发展出理学,在南宋后期逐步确立统治地位,控制教育与科举,通过授徒、书院讲学等方式在社会上广泛传播,深入族规、家训之中

②宋朝以后,儒学士人以乡约教化乡里。《吕氏乡约》成为范本

户籍

制度

宋朝户籍分主户与客户。主户指拥有土地、缴纳赋税的税户,客户指没有土地的佃户

就政治制度而言,宋代改制基本方向在散、在弱。一面是相权衰弱,军、民、财职权三分,较唐代低落得多。宋代设有三省,门下、尚书两省移在皇宫外面,故只有中书省单独取旨,称政事堂,和枢密院同称“两府”。另一面是中央集权,把财富、兵力集中到中央,地方则日趋贫弱。宋代地方最高一级称“路”,每一路共有四个监司官,以转运使为最重要,把地方全部财富转运到中央。

——钱穆《中国历代政治得失》

信息获取——北宋中央集权的加强

材料宋的国策,简言之是“强干弱枝”。其基本原则,约有二端:一是中央集权,使中央的各项权力如军、政、财、法等权都超越地方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159****2773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教师资格证持证人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领域认证该用户于2024年08月04日上传了教师资格证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