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小说中的瘟疫叙事之价值探析.docx

  1. 1、本文档共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明清小说中的瘟疫叙事之价值探析

(山东大学文化传播学院,山东济南250100)

无论是过去还是当下,疫情都对人类生活产生着极为重要的影响。疫云笼罩之下的世界,世道、人情、人性均有了微妙的变化。瘟疫是“流行性急性传染病的总称”[1],但“瘟”与“疫”则略有不同。瘟等同于“温”,是一种温邪引起的具有传染性的急性热病。而“疫”涵盖范围较广,泛指一切有传染性且发病较快的急性疾病。由此我们可以将瘟疫的特征简要归纳为“急性”与“传染性”两大方面。目前对人类产生过重大影响的瘟疫有霍乱、流感、天花、疟疾、鼠疫、结核病、非典、新冠肺炎等。

纵观明清小说史,不难发现其中有不少精彩的瘟疫叙事。其中涉及到瘟疫叙事小说主要有《水浒传》《三国演义》《西游记》《金瓶梅词话》《喻世明言》《警世通言》《二刻拍案惊奇》《红楼梦》《镜花缘》《聊斋志异》《老残游记》《夜雨秋灯录》等,其中提及的瘟疫类型有伤寒、风寒、疟疾、痘疫(天花)、痨症(结核病)、癞病(麻风病)等。就明清古代小说瘟疫叙事的文学视域而言,明清小说中的瘟疫叙事所承担的角色多为故事背景或是次要情节,亦有作为主要情节或是小说主题出现之时,但数量相对较少,以瘟疫为主题的长篇小说尚未出现,但无论瘟疫叙事在小说中承担的角色如何,都具有相当的意义和极为深广的文学潜能。

就该课题的研究现状而言,目前学界鲜有学者对明清小说中的瘟疫叙事进行探究。王立发表于2007年的论文《〈聊斋志异〉灾荒瘟疫描写的印度渊源及文化意义》较早地探究了清代小说《聊斋志异》中瘟疫叙事的文化意义;杨莹樱的硕士学位论文《中国古代小说瘟疫描写研究》将剖析的重点放在了中国古代小说的思想内涵与文化解读之上;此后郭守运、苏晓虹的论文《明清白话小说中的瘟疫灾害书写探析》研究内容涉及了明清小说中瘟疫叙事的美学内涵、哲学渊源等层面。以上3篇论著均未从文学角度分析明清小说中瘟疫叙事的意义。总而言之,对于明清小说中瘟疫叙事的社会历史价值,当下的研究总结归纳得尚不够全面。有关明清小说中瘟疫叙事的文学意义的论著,笔者目前尚未发现。故该文的宗旨是在进一步补充完善明清小说中瘟疫叙事的社会历史价值的基础上,以文学为本位,探究明清小说中瘟疫叙事的文学意义。

实际上,明清小说中的瘟疫题材描写既是一面映射我国古代世景世情的镜子,亦是一篇描绘疫云之下人心起伏的史诗,其意义不容低估。笔者对明清小说中瘟疫叙事的社会历史价值加以阐释,并以此为基础探析明清小说中瘟疫叙事的文学意义。

在《红楼梦》第二十一回中,大姐出天花后,凤姐忙命人打扫房间,供奉痘神娘娘。而在大姐病愈之后,还要“祭天祀祖,还愿焚香”。而在《镜花缘》中,也有诸女子前往白衣庵访痘疹娘娘的情节。面对汹汹而来的天花疫情,求神拜佛自然是无用的,可古人偏偏选择如此,足可从侧面反映出时人对于瘟疫的恐惧。常言道,难以掌控的未知事物往往是最可怕的,正因当时古人缺乏对疫病的科学认识,才导致了对“痘神娘娘”这类神仙的信奉。

更有趣的是,在《镜花缘》的第五十五回中,秦小春说道,若不祝祷“痘神娘娘”,便会弄得“一脸花样”,并且“满脸高高下下,平时搽粉也觉许多不便”[2]。这段描写有几分俏皮的意味,也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天花的后遗症——“一脸花样”,即脸上的痘坑,可见古时女子若得天花,哪怕痊愈脸上也会留下坑坑洼洼的疤痕,化妆“搽粉”时多有不便,有碍美观。由是观之,女子对于“痘神娘娘”的信奉便更有理由了,毕竟谁都不希望因为天花后遗症而使得自己美貌有损。

除此之外,明清小说中瘟疫常常被用作咒骂之词,如《西游记》中老者见悟空貌丑又被悟空冲撞,便骂他“痨病鬼”以示厌恶,妖怪想激怒悟空,同样骂他“痨病鬼”以示挑衅,这是由于痨病患者多形容枯槁、面容瘦削。可见在当时的社会语境中,这是个较为常见的咒骂词汇,然而今日已鲜有人使用,大约与青霉素的发明和结核病的治愈有关。还有《西游记》《金瓶梅词话》中有以“遭瘟”形容“极端倒霉”的表达方式。明清小说中的这些瘟疫叙事都有助于我们窥探当时的社会风貌。

《红楼梦》中,医生为患痘疫的大姐儿开具了“桑虫猪尾”这一药方,关于“桑虫猪尾”究竟为何物有多种说法,一说认为这里的桑虫是指螟蛉,又有一说认为桑虫是指桑蚕蛹,还有说法认为桑虫实际上是指能治痘疹的桑蠹虫。这些应对痘疫的方式如今已不常见,具有一定研究价值。

面对大姐的痘疫,凤姐进行了隔房、留医生在贾府诊治不许他们回家等应对措施。当晴雯风寒加重后,老嬷嬷传来了李纨的话——“若不好时,还是出去的为是。如今时气不好,沾染了别人事小,姑娘们的身子要紧。”从这些描写中我们可以看出,那时的人们已经具有较强的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等疫情防控意识。

除却社会历史价值,明清小说中的瘟疫叙事更为深广的意义体现在文学本身。在明清小说的谋篇布局、情节结构与叙述语言方面,瘟疫叙事都承担了不

文档评论(0)

std365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