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第十一讲刑法基础知识
一、刑法概述
刑法的概念
刑法的基本原则
1、刑法的概念
刑法是规定犯罪、刑事责任和刑罚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刑法有广义与狭义之分。
狭义的刑法仅指国家立法机关制定和颁布的刑法典。
广义的刑法是指国家制定和颁布的有关犯罪和刑罚的一切法律规范的总称,包括刑法典、单行刑法、附属刑法及有关司法解释。
2、刑法的基本原则
案例
王某(22岁,男)系无业游民,成天无所事事,游手好闲,常常与某些不三不四的人一起在其住所附近的各个商店游荡,店主们认为王某留在社会上迟早会犯事,感觉不安全,一起到司法机关,规定将王某关起来治罪.
问:把王某关起来治罪行吗?
简析
不能把王某关起来治罪。
我国《刑法》第三条规定:
“法律明文规定为犯罪行为的,根据法律定罪处刑;法律没有明文规定为犯罪行为的,不得定罪量刑。”
其基本含义是“法无明文规定不为罪“,”法无明文规定不惩罚“。
本案中,王某无业,终日游手好闲,但《刑法》并未规定游手好闲这一罪名,假如仅仅由于王某是社会不安定的隐患就将其治罪显然违反了罪行法定原则。
二、犯罪
1、犯罪的概念
2、犯罪的特性
3、犯罪构成
4、排除犯罪的事由
5、故意犯罪形态
1、犯罪的概念
我国刑法第13条规定:
“一切危害国家主权、领土完整和完全,分裂国家、颠覆人民民主专政的政权和推翻社会主义制度破坏社会秩序和经济秩序,侵犯国有财产或者劳动群众集体所有的财产,侵犯公民私人所有的财产,侵犯公民的人身权利、民主权利和其他权利,以及其他危害社会的行为,根据法律应当受刑罚惩罚的,都是犯罪,不过情节轻微,危害不大的,不认为是犯罪。”
案例
被告人陈某(男,32岁,已婚)与被告人余某(女,25岁,未婚)冒充夫妻在某招待所内姘居,并秘密拍摄裸体照片26张,被招待所工作人员发现后汇报公安机关将他们抓获。抓获时,发现胶卷尚未冲洗,同步还查获黄色书刊一本和二人之间的”订婚协议“。公安机关因此以传播淫秽物品罪将他们逮捕。
事件
问题
陈某和余某的行为构成犯罪吗?
2、犯罪的特性
3、犯罪的构成——犯罪构成的第一要素
犯罪客体是刑法所保护的那一部分社会关系。
犯罪客体是犯罪行为所侵害的社会关系。
3、犯罪的构成——犯罪构成的第二要素
犯罪客观方面
是指犯罪活动的客观外在体现。
犯罪客观方面包括危害行为、危害成果,以及犯罪的时间、地点和措施等详细要件。
犯罪主体
实行了犯罪行为,依法应当负刑事责任的公民或单位。
3、犯罪的构成——犯罪构成的第三要素
案例
简析
齐某只对抢劫罪负刑事责任。
根据我国《刑法》第十七条第二款规定:
”已满14周岁不满16周岁的人,犯故意杀人、故意伤害致人重伤或死亡、强奸、抢劫、贩卖毒品、放火、爆炸、投毒罪的,应当负刑事责任。”
在本案中,齐某犯抢劫罪时已满14周岁,不满16周岁,应当对抢劫罪负刑事责任,但依法应从轻惩罚;而对脱逃罪因不满16周岁,不负责任,人民法院依法判决齐某犯抢劫罪,判处7年有期徒刑。
刑事责任年龄
注意:刑法第17条第3款规定:
“已满十四面岁不满十八周岁的人犯罪,应当从轻或者减轻惩罚。”
案例
简析
犯罪主观方面:
指对于他所实行的危害行为及其危害成果所持的心理态度。
包括罪过、犯罪目的和犯罪动机等原因。
3、犯罪的构成——犯罪构成的第四要素
犯罪主观方面
案例
简析
李某对毒死女儿的行为应负故意杀人的刑事责任。
我国《刑法》第十四条规定:
“明知自己的行为会发生危害社会的成果,并且但愿或者放任这种成果发生,因而构成犯罪的,是故意犯罪”。
在本案中,李某把毒药投放在妻子的饭中,虽然并不想毒死女儿,但在明知女儿吃了其投放有毒药的饭后,会导致死亡的成果,却没有采用任何措施防止这一成果的发生,而是抱着放任的态度,因此,李某对杀死女儿的行为要负间接故意杀人的刑事责任。
4、排除犯罪的事由
合法防卫
指为了使国家、公共利益、本人或他人的人身、财产和其他权利免受正在进行的不法侵害,而对不法侵害所采用的必要的防卫行为。
紧急避险
是指为了使国家、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财产和其他权利免受正在发生的危险,不得已而采用的损害另一较小合法利益的行为。
案例
简析
案例
姚某驾驶一辆大货车在马路上正常行驶,忽然右路边胡同内飞出一只足球,随即冲出12岁的少年韦某捡球。姚某边打方向盘向左避让。不巧把对面工厂堆放在路边的待运货品撞到损毁。
姚某的行为与否犯罪?
简析
此案中姚某的行为属于紧急避险,不负刑事责任。
由于刑法第21条第1款规定:
“为了使国家、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财产和其他权利免受正在发生的危险,不得已采纳的紧急避险行为,导致损害的,不负刑事责任。”
紧急避险是指为了使国家、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财产和其他权利免受正在发生的危险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