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经选读《内经》十三方介绍.docxVIP

  1. 1、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内经》十三方介绍 《内经》中提出了13首方剂,通称“内经十三方”,系我国早期运用方剂治疗疾病的经验总结,现简述于下。 一、汤液醪醴 【原文】 黃帝問曰:爲五穀湯液及醪醴奈何? 岐伯對曰:必以稻米,炊之稻薪,稻米者完,稻薪者堅。 帝曰:何以然? 岐伯曰:此得天地之和,高下之宜,故能至完,伐取得時,故能至堅也。 (《素問·湯液醪醴論》) 【按语】 汤液和醪醴都是以五谷作为原料,经过酿制而成,其清稀液薄的叫汤液,稠浊甘甜的叫醪醴,古人用来作为五脏滋补之品。经文指出以稻米为最佳原料,以稻薪为最好燃料,可制出治疗疾病的汤液和醪醴,后世方剂中用到的粳米、秫米、薏米、赤小豆、白扁豆、绿豆、浮小麦、红枣等,都是从汤液醪醴发展而来的。 二、鸡矢醴 【原文】 黃帝問曰:有病心腹滿,旦食則不能暮食,此爲何病? 岐伯對曰:名爲鼓脹。 帝曰:治之奈何? 岐伯曰:治之以雞矢醴,一劑知,二劑已。 帝曰:其時有復發者何也? 岐伯曰:此飲食不節,故時有病也。雖然其病且已,時故當病,氣聚於腹也。 (《素問·腹中論》) 【按语】 矢,同屎。鸡矢醴可以鸡矢白晒干焙干,用米酒煎汤而成,可以调脾胃、行气机,治疗湿热积滞而成的鼓胀。鸡矢白性微寒,无毒,能利水泄热消积。后世常用此品与鸡内金同用研末,水吞服,治疗小儿消化不良的腹胀。 三、乌鲗骨藘茹丸 【原文】 帝曰:有病胸脅支滿者,妨於食,病至則先聞腥臊臭,出清液,先唾血,四支清,目眩,時時前後血,病名爲何?何以得之? 岐伯曰:病名血枯,此得之年少時,有所大脫血,若醉入房中,氣竭肝傷,故月事衰少不來也。 帝曰:治之奈何?復以何術? 岐伯曰:以四烏鰂骨一藘茹二物并合之,丸以雀卵,大如小豆,以五丸爲後飯,飲以鮑魚汁,利腸中及傷肝也。 (《素問·腹中論》) 【按语】 乌贼骨,又名海螵蛸,气味咸温而涩,主女子赤白漏下及血枯经闭,又能制酸止胃痛。藘茹,即茜草,气味甘寒,止血止崩,和血通经。麻雀卵、鲍鱼属血肉有情之品,补益精血,能治血枯精亏诸证。民国张锡纯所设名方安冲汤、固冲汤就是肇源于此。 四、生铁洛饮 【原文】 帝曰:有病怒狂者,此病安生? 岐伯曰:生於陽也。 帝曰:陽何以使人狂? 岐伯曰:陽氣者,因暴折而難決,故善怒也,病名曰陽厥。 帝曰:何以知之? 岐伯曰:陽明者常動,巨陽少陽不動,不動而動大疾,此其候也。 帝曰:治之奈何? 岐伯曰:奪其食即已,夫食入於陰,長氣於陽,故奪其食即已。使之服以生鐵洛爲飲,夫生鐵洛者,下氣疾也。 (《素問·病能論》) 【按语】 洛,通落。生铁落即锻铁时所见锤落之铁屑,其属金,性寒而重,故能坠热开结、平肝降痰,又能重镇心神,用治阳厥怒狂。历代临床常用其治疗癫痫、躁狂一类的神志病证,如清·程钟龄之生铁落饮,用此药与胆南星、贝母、橘红、菖蒲、远志、茯神、天冬、麦冬等配伍。 五、泽泻饮 【原文】 有病身熱解墯,汗出如浴,惡風少氣,此爲何病? 岐伯曰:病名曰酒風。 帝曰:治之奈何? 岐伯曰:以澤瀉、术各十分,麋銜五分,合以三指撮爲後飯。 (《素問·病能論》) 【按语】 泽泻甘寒淡渗,能利水道,清湿热。白术苦温,能健脾燥湿止汗。麋衔即鹿衔草,性温平,补肾祛风湿,通络强筋骨,为治风湿之药。本方对湿热内蕴,汗出恶风,筋缓身重体倦之“酒风”,有一定的疗效。本方在服法方面提出了“为后饭”,是对服药时间的较早记载。《金匮要略》去麋衔,名泽泻饮,治心下有支饮,其人苦眩冒。 六、兰草汤 【原文】 帝曰:有病口甘者,病名爲何?何以得之? 岐伯曰:此五氣之溢也,名曰脾癉。夫五味入口,藏於胃,脾爲之行其精氣,津液在脾,故令人口甘也,此肥美之所發也,此人必數食甘美而多肥也,肥者令人內熱,甘者令人中滿,故其氣上溢,轉爲消渴。治之以蘭,除陳氣也。 (《素問·奇病論》) 【按语】 兰草,又称香草,即今之佩兰,《本经》认为兰草功效能“祛秽浊,主利水道,杀蛊毒”,可除腹中陈腐之气,故可治脾瘅口甘。兰草汤治疗脾瘅口甘,乃由数食肥甘厚味所致,脾气滞而不能输布津液,蓄积生湿化热,上泛于口,而见口甘之症。一味兰草,煎汤内服,可清化湿热、消胀除满。《王洪图内经临证发挥》认为佩兰与泽兰同用,更有佳效。 七、左角发酒 【原文】 邪客於手足少陰太陰足陽明之絡,此五絡皆會於耳中,上絡左角,五絡俱竭,令人身脈皆動,而形無知也,其狀若尸,或曰尸厥,刺其足大指內側爪甲上,去端如韭葉,後刺足心,後刺足中指爪甲上各一痏,後刺手大指內側,去端如韭葉,後刺手心主,少陰銳骨之端各一痏,立已,不已,以竹管吹其兩耳,鬄其左角之髪方一寸燔治,飲以美酒一杯,不能飲者灌之,立已。凡刺之數,先視其經脈,切而從之,審其虛實而調之,不調者經刺之,有痛而經不病者繆刺之,因視其皮部有血絡者盡取之,此繆刺之數也。 (《素問·繆刺論》) 【按语】 头发烧制,烧炭存性,即血余炭,性味苦涩微温,能消瘀止

文档评论(0)

卢老师2000 + 关注
实名认证
服务提供商

中西医结合高级讲师、教师资格证持证人

文档需要修改请直接站内联系。专业医学课件制作,医学教案,教学设计制作,医学相关写作与发表。

领域认证 该用户于2023年10月13日上传了中西医结合高级讲师、教师资格证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