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20世纪20年代,德国作家阿弗雷德?德布林(1878—1957)就在小说《山、海与巨人》(1924)里描绘了一幅令人惊骇的末日场面:整个地球着火了,到处喷着血红色的火焰,除了火,还是火……不久之后,卷着沉渣、泛起泡沫的稠糊糊的洪水呼啸而来,像毒液一般,触及之处,荡起白烟一片。火灾加洪灾,万劫不复。 生态主义文学思潮是自觉地以文学与生态之间的关系为中心议题展开观察、思考和探究以及由此产生的文学观念、创作主张和审美趣味。 后工业时代,可供耕种的荒野已被开发殆尽,但是仍然有一些不宜耕种的地方幸存下来,譬如沙漠、野岭、峡谷以及海洋和天空,它们成为生态作家全力守卫的疆域。 蒂尔(1899—1980)的《秋野拾零》(1956)倾情描绘了美国南达科塔州西部荒原在朝晖、夕阳和月光下的壮美景色。 对于生态主义作家来说,沙漠是荒野的典型代表,而荒野不等于荒凉,相反为人类提供了丰富的养分。 被称为生态主义“桂冠诗人”的加里?斯奈德(1930— )深入挖掘了荒野之“野性”的哲学启示 。 三、历险文学与乐园理想传统 人来到世界上,必须有一个栖身的家园,然而这一最基本的需求却经常遇到艰难险阻,使跨越重重障碍、寻找或返回家园成为文学叙事中的亘古主题。 实践上来说,保护地球家园的宏大任务只能通过栖身在各个具体地方的人来执行,正如每个个体的存在只能像海德格尔说的那样表现为“此在”——在一个具体的时空位置。生态话语中强烈的“地方意识”就是在这一逻辑下出现的。 从文化地理学的角度看,地方是获得命名而具有意义的特定空间,通过各种区域名称,抽象的空间概念转化为一个个具体的可以辨识的地方,成为人类可感存在的确认性标记。 地方意识让人意识到某一处具体地方,意识到自己与“这一方”水土相濡以沫的天然关系。 栖居之地或自然环境不仅是个人成长的最好的保姆和老师,也是民族灵魂的摇篮。 对个人、集体和民族的涓涓哺育使地方成为人们意识中情感内涵最大的概念,在整个文学史上,能够凝聚最广泛热情,甚至可以超越阶级、种族和性别等分界的主题,莫过于对祖国、故土、家乡的赞颂。 美国女作家琳达?霍根(1959— )在《留住水,留住光》(1995)里记录了她在雨后山中流连忘返的感悟。 地方意识虽然把人的注意力引向某个具体的区域,但是与传统意义上的那种狭隘的地方主义并无交集,相反倒是克服地方主义狭隘性的有力武器。 19世纪德国浪漫主义诗人荷尔德林有感于人劳顿一生,充满艰辛,仰天发问人是否可能“诗意地栖居于大地”。 华莱士?史蒂文斯(1879—1955)说,必须有一颗冬天的心灵,才能感受到挂满霜雪的松枝。 第三节 环境伦理与生态警示幻像 生态危机让人们不仅看到美丽的自然环境被无数的天灾人祸破坏得满目疮痍,而且意识到非人类的其他生命同样承受着被残害的痛苦和被杀戮的命运。 一、生态环境与生态道德 生态环境是一个整体,其中各个部分不能孤立存在,而是相互关联、相互依从,因此必须维护每个部分的充分存在,才能保证整体的稳定持续存在。 传统伦理学主要关注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准则和规范,这是因为传统观念认为非人类世界不可能有道德体验,道德是唯人类才有的范畴。 在《沙乡年鉴》里,利奥波德专辟《大地伦理》一章,提出道德范畴不仅包含人与社会、人与人、人与其他生命形式之间的关系,还应该包括人与大地的规范关系。 从实践上看,人与自然环境的伦理规范终究只能通过人与人关系的调整来实现,因为过去、现在以至将来,生态状况决定于人对自然的索取程度、人对物质享受的欲求以及人与人之间利益关系的结构。 美国女作家威廉斯(1955— )的《心灵的慰藉:一部非同寻常的地域与家族史》(1991)一书愤怒控诉了核放射对普通居民的伤害。 普通民众是生态恶化的最大受害者,同样也成为制止环境污染、拯救地球母亲的最勇敢的战士,这是当代生态主义运动中特别引人注目的一个现象。 金索尔弗的《动物之梦》(1990)讲述主人公科蒂回到家乡亚利桑那州格雷斯镇的学校教书,积极参加当地居民的环保运动,守护家园的故事。 在《动物之梦》中,远赴尼加拉瓜当志愿者的妹妹哈莉写信告诉科蒂,由于尼加拉瓜的独裁政权实行亲美外交,该国成为最大的DDT进口国,让美国的农药公司获得暴利,却使尼加拉瓜的土地和河流受到严重污染。 二、动物叙事的拟人呼唤 动物形象集中出现的文类是寓言,例如古希腊的《伊索寓言》、法国的《拉封丹寓言》和俄国的《克雷洛夫寓言》等。 动物之于人的工具性定位在生态主义时代遭到了彻底颠覆。 当代生物学认为许多动物都具有定义为生命主体的要素,美国哲学家汤姆?里根(1938— )提出动物权利理论,认为动物像人一样具有生存和生命不受伤害的天赋权利。 当代文学的动物叙事热情回应并深化了生态主义时代的动物观念,对动物的生存现状、动物的生命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