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_念奴娇·赤壁怀古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精选1).doc

高中语文_念奴娇·赤壁怀古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精选1).doc

  1. 1、本文档共1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念奴娇·赤壁怀古》教学设计 一.导入: (1)上课,先看一段视频,思考问题: ①这段视频展示的是什么场景?赤壁之战的火烧赤壁 ②可以用《赤壁怀古》中的哪一句话来描述? “樯橹灰飞烟灭”,①找两生(尹永康、邢瑞)到黑板上写,②同时分析这个场景有什么特点:激烈、迅速。 (2)学习目标: ①有感情地朗读并成诵; ②体会写景、咏史、抒情相结合的特点,品味鉴赏诗歌的语言; ③领会作者的情感,培养健康的人生观、积极的人生态度。 (3)导入:①对于苏轼,我们并不陌生。在词的发展史上 ,苏轼开创了豪放词的先河,并且取得了巨大的成就。 宋神宗元丰三年,苏轼因乌台诗案被贬黄州充团练副使。元丰五年,四十七岁的他在游赤壁时,吊古抒怀,写下了豪放词名篇《念奴娇?赤壁怀古》。有人说,这首词应该由关西大汉,抬着铜琵琶、敲着铁绰板来唱。到底是怎样的豪放呢? ②让我们一起来看影片,听朗诵,感受豪放词风。(提示:听准字音;结合画面感受气势。) ③学生第一遍齐读,体会豪放气势。要把这种气势读足,我们还需细细的咀嚼。 下面,我们就来品一品。 二. 初读,整体感知 (1)解题:怀古诗歌常常是“观眼前之景,写历史之事,抒一己之怀”。 题目告诉我们这首词的主要是苏轼在赤壁这个地方游览的时候,触景生情,进行怀古,缅怀古人,进而抒一己之怀。 (2)请同学们放声自由朗读,并思考问题。 朗读提示: 1.读准字音;2.读出节奏;3.读出感情(豪迈、雄壮、铿锵有力)。 思考:这首词上下片各写了什么内容?请分别概括。 一生读。 再一生读。 上阕:描绘赤壁的景色。 下阕:写周瑜的丰功伟绩和词人的感慨。 板书:赤壁景 怀古人 伤自己 三.再读——赏赤壁之景 1.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师:古人作诗填词,特别讲究起句。起句如爆竹应骤然轰响。面对长江失意落寞,被贬的苏轼他有何感想? 同学齐读:“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师:作者面对长江,看到滚滚长江水,发出感慨,想到千古以来的风流人物。此句哪个字用得最好? 【明确】 “大江”空间之广阔, “千古”时间之悠久,人物之众多。 ①字面:难道江浪真的像淘沙一样,淘洗着风流人物,把他们都淘洗净吗? 生:“浪”比喻时间,“淘”说明时间的无情。历史人物消失在悠悠历史长河中。(化抽象为具体,变无形为有形,由江水而岁月。形象生动传神。广阔的空间和时间背景) 再齐读,感受这一句的广阔气势。 2.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三国周郎赤壁”交代了什么时代?(三国)什么地点?(赤壁) 空间之阔大只聚焦于“赤壁” ,时间之悠远只聚焦于“三国” ,人物之众多只聚焦于“周郎” 。 3.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有了这样的时空,接下来浓墨重笔描写赤壁雄奇景,【齐读】词中用了十三个字“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古人讲究炼字,留下了许多炼字佳话,谈谈你喜欢这首词中哪几个字?(小组讨论)结合图片来细细的咀嚼。 ①意象:石、涛、浪(雪:)(此处提示比喻手法,两者相似之处是纯白色,色彩方面) ②分析描写手法,提示三个方面(物象的特点、形声色角度、修辞手法),结合画面。()惊:马受惊()(角度在学案上没有更具体的提示,这部分的处理,在梁老师的建议下,加快了速度,感官的刺激使学生更易理解;在分析三组词语的每一组时,都要涉及这三个方面,这样最后的表格就可以直接展示) ③意境:波澜壮阔、雄伟壮丽。(意境可直接展示,因为经过前面的分析,意境已经很明显) 这三句写景,真是字字珠玑,历历在目。 词人从不同角度而诉诸于不同感觉的浓墨健笔描写出赤壁景色的什么特点?(雄奇壮阔) 【板书赤壁雄奇景】 齐读前三句,感受波澜壮阔的意境。(自由读体会,再找两生单独读:马跃、刘守瑶。)(此处指导朗读,语速:前快后慢;重音;节奏)多找几个同学读。 (3)环境描写的作用。长江有汹涌的时候,也有平静的时候,为什么写壮阔之景,而不写平静之景?(张乐婷、和雪银)(此问题相当重要,有助于学生理解) 环境描写有声有色,有动有静,寥寥数笔便勾画了它的雄奇壮丽,令人想到当年赤壁之战的壮阔场面,为下片追怀赤壁大战中的英雄人物渲染了环境气氛,为英雄的出场创设一个广阔的背景。这可以说是一种“衬托的手法”。(板书) 4.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过渡,承上启下,由写景到写人。 四.再读——怀古人 1.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既然三国时代是一个英雄辈出的时代,那么大家想一想,在三国时代堪称英雄的有哪些? 生:刘备。 生:我认为关羽。 生:周瑜。 师:与苏轼的观点相同。 生:黄忠。 生:诸葛亮。 师:同学们纷纷说出了自己心目中的英雄,但在作者心中却情有独钟地认为周瑜是英雄,词人是怎样描写周瑜这个英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ehuanle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611505200300001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