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水北调进行时(报告文学)(党旗礼赞).docVIP

南水北调进行时(报告文学)(党旗礼赞).doc

  1. 1、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南水北调进行时(报告文学)(党旗礼赞)

南水北调进行时(报告文学)(党旗礼赞) 徐怀谦 《 人民日报 》( 2011年07月13日 ? 24 版)   标题书法:毕 胜   南水北调中线源头——丹江口水库。   长江的最大支流是汉水,汉水的主要支流是丹江,清清丹江与浩浩汉水交汇的地方,便有了一个好听的名字——丹江口。这里有一座当时亚洲最大的人工水库——丹江口水库(来水量汉水占90%,丹江占10%),水库始建于1958年,竣工于1973年。126万亩的辽阔水面躺在河南淅川与湖北丹江口之间,如同一面晶莹剔透的宝镜。这座水库的意义绝不仅仅在于它的防洪、发电、灌溉等功能,而在于它是为几十年后一项伟大的水利工程埋下的伏笔,这个工程就叫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是谁埋下了这条伏笔?为什么要埋这么久?要用多大的力量才能开掘这条伏笔?带着这些疑问,我踏上了一次圣洁的寻根溯源的旅程。?   渴,渴,渴!很多人却看不到   2011年5月18日,来自人民网的一则报道称,北京市水务局日前透露,北京市人均水资源量已从多年前的不足300立方米降至100立方米,大大低于国际公认的人均1000立方米的缺水警戒线,北京缺水形势异常严峻。   北京怎么会缺水呢?老北京的母亲河永定河,当年叫无定河,是说它经常泛滥成灾,康熙皇帝派大臣于成龙治水,为了驯服它,遂赐名永定河。可是如今,它的上游修建了267座水库,把一条完整的、流动的、有生命的河流拦截得肝肠寸断,流淌不息的永定河真的永定了——它已经断流30余年了。它的上游就是作家丁玲写《太阳照在桑干河上》的桑干河,如今变成“太阳照在桑干河床上”了。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兴建的密云、官厅、怀柔、海子四大水库,总库容88亿立方米,曾经是烟波浩渺,一望无际,到2011年年初,北京地表水最大的水源地密云水库的蓄水量不到总库容的1/4,官厅水库的蓄水量只有总库容的4%。二三十年前,京郊农民打一眼井,5到10米就见水了,现如今,打100米、200米深都未必看得到水。   北京从什么时候开始缺水呢?1949年,北京人口约220万人,人均水资源量达1800立方米。可是随着人口激增,城市规模扩大,北京的用水需求远远超过了区域水资源承载能力,导致北京变成了世界上缺水最严重的特大城市。加之,自1999年以来,北京遭遇了新中国成立以来持续时间最长、旱情最严重的干旱期,年均降水量比以前平均减少120毫米。如果人们再追问一句,为什么会出现持续干旱的天气呢?一个重要的原因是房地产过度扩张,水泥丛林和沥青马路疯狂逼近,使大片沼泽、水田、池塘、湿地近乎绝迹,城市失去了“地球之肾”,又如何能形成水蒸气,形成降雨?   北京缺多少水呢?据北京市水务局统计,北京每年需水量35亿立方米,可是目前的缺口是10亿多立方米。为解燃眉之急,近年来,北京市大量超采地下水,致使北京平原地区已经出现巨大的漏斗区。有不少水问题专家指出,很多地下水历经千百万年形成,其补给是一个非常缓慢的过程,一般作为战备水源,不到万不得已不能动用。北京超采地下水,是在用水极度紧张的情况下,没有办法的办法,用一个成语来形容,就叫“饮鸩止渴”。?   可是,很多北京市民丝毫感受不到潜伏在他们脚下的水危机。在北京城里的绝大多数家庭,打开水龙头,“哗哗哗”流淌的自来水,让人产生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错觉;在许多单位的会议室,随处可见刚喝了几口的矿泉水瓶被弃置一边……在《中国环境发展报告(2011)》发布会上,环保人士胡勘平指出,北京市每年人工造雪的用水量至少100万立方米,相当于北京市8300个家庭一年的用水量总和。北京洗车业一年的耗水量是300万立方米,还有数不尽的足浴城、洗浴中心、高尔夫球场……    伟人毛泽东的灵感闪现,竟预言了50年后的现实   有这样一位伟人,他虽然未曾料到首都会成为一个如此严重缺水的城市,但他基于北方干旱的现实,以一个战略家的眼光,提出了“南水北调”的伟大构想,他就是毛泽东。   那是1952年10月30日,在黄河水利委员会主任王化云的陪同下,毛泽东登上河南郑州黄河边的邙山,俯瞰黄河。王化云向毛泽东汇报了他治黄的规划和设想,说准备从通天河引长江水入黄河,以补济西北、华北水源不足。   “好!这个主意好!”毛泽东风趣地说,“你们的雄心不小啊!通天河那个地方猪八戒去过,他掉进去了。”?   在场的人都笑了起来。   毛泽东略作沉吟,忽然说:“南方水多,北方水少,借一点来是可以的。”   王化云立刻接口:“那就得看长江委是否同意了。”   毛泽东听后笑着说:“没想到你王化云还是个踢皮球的高手,一下把这个球踢给‘长江王’了。”毛泽东口中的“长江王”就是长江水利委员会主任林一山。   几个月后,1953年2月19日至22日,毛泽东乘“长江”舰从武汉到南京视察长江,在军舰上与林一山就长江治理、南水北调问题专门做了一次探讨。

文档评论(0)

xy88118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